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甘孜州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论述了加快我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为指导,调整大中专教育结构来加快革甘孜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制。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地区偏僻,缺少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甘孜州的教育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甘孜州各地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发展速度较慢。当前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之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特别是民族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发展民族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甘孜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民族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西部大开发背景下阿坝州经济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杠杆之一,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立足社会大视野,协调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出发,立足现实,考虑未来,按照阿坝州经济社会需要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学校生机和活力;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民族教育发展要适应民族文化,融合民族文化,同时要发挥教育的整合功能,促进文化更新。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流迁徙的大走廊,多元文化并存,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甘孜州广播电视媒体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加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创新民族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使甘孜州广播电视台成为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流阵地。  相似文献   

6.
甘孜州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3.14与5.12汶川地震使该地区旅游业迅速下降。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甘孜州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适宜的旅游业开发对策。对甘孜州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使该区旅游业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孜州旅游宣传定位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精品景区,但由于宣传包装不够,到目前还没有世界级的知名旅游品牌,因此,甘孜州应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地区打造旅游精品的先进经验;挖掘景区化内涵;突出鲜明的民族地区风俗人情;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表演队伍;加强旅游景区形象歌曲创作;利用优势媒体进行宣传包装。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总人口90余万,辖糜定、泸定、丹巴等18个县。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7万余人,教职员工1万余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甘孜州教育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发展极不平衡,是全省教育落后地区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难题,2001年,四川省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11年来,甘孜州通过集中办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举措,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民族教育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而在实践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教育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名对甘孜州父老乡亲满鲁感恩和热诚的康巴汉子,用他特有的实千精神、富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甘孜州全域康巴儿女的教育负重前行,在他的努力之下,甘孜州藏区的孩子们正朝着“从能读书到读好书”的目标快速靠近,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四川省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  相似文献   

9.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甘孜州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州推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切入点,必须放在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来抓。生态药业作为我州优势、特色产业,不权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而且能保护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州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化底蕴为生态药业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在新世纪要把我州的资源经济转化为生态经济必须用高科技改进传统工艺,使我州生态药业加快步伐走出抽国内、外市场,推进我州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孜州南部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水电、矿产、生物、特色农业资源为辅助,以亚丁机场通达为枢纽,以公路运输为保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向西(西藏)、向南(云南)依托辐射,配合协同东部(甘孜州东部地区康、泸、丹、九四县经济圈构建"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带动辐射北部(甘孜州内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