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人生价值。儒家主张舍生取义,但在生死抉择问题上,却是非常慎重的,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追求精神不朽、正命而死是儒家看待死亡、超越死亡的基本态度。儒家生死观念的形成与先秦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组织形式是儒家生死观滋生的土壤,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其生死观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生死观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给予生命现象以辩证的理解,其敬畏生命、天人合一等思想,跨越了历史时空,闪烁着智慧光芒。先秦儒家生死观,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借鉴,也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价值归属,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儒家做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渗透、影响着中国人传统的世俗化的生死观。儒家生死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乐生安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传统儒家生死观的积极影响,构建起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认识死亡、正视死亡并超越死亡的科学生死观。  相似文献   

7.
儒家生死观体现儒家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智慧,为现代生死观的建构提供精神资源。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刚刚起步,理论资源较为缺乏,因此可以到儒家思想宝库中寻求资源。儒家敬畏生命、注重死亡仪式和注重生死的政治伦理精神等,为高校生死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家生死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生命是儒道两家在生死观上的共同观点,但两家探讨生命的角度不同,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超越死亡的途径也不同。儒家生死观的重心是“生”,首家生死观的重心是“死”。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生死观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及其儒家十分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生死观理论。儒家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主要是积极的。今天,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理想和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有见义勇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需要我们在生死面前做出何去何从的选择。在这方面,儒家的生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道德选择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死观上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又呈现出恐惧的一面。此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解决老年人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一是要突破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二是避免用革命英雄主义生死观看待自然死亡,三是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价值性和伦理性,偏重于道德教化;法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工具性和实用性,偏重于实践.由于儒家与法家的功利思想的趋向性与偏重不同,两家在功利思想的角度、内容以及求取功利的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一直起主导作用 ,其蕴含的儒家精神至今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显赫的影响 ,特别是儒家所提倡的那种为国家为社会而存在的大同精神与现代体育教育教学变革的思想不谋而合 因此 ,研究儒家文化、吸纳儒家精神、变革体育教学的思想和方式 ,将成为当今体育教改的热点和重要课题 从儒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明礼诚信”、“智、毅、学、思”、“协作、义勇”等精神出发探讨儒学理论对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体修养和体育教学革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两个向度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儒学价值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儒家管理哲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文章对其探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出了“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根本精神;二是提出了“以和为贵”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特征;三是说明了儒家管理哲学中,人性假设的基础是“人之可塑”。儒家管理文化经过损易更新、现代整合,仍然具有其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和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家中庸之道争议始终未断,其中有些见解似欠公允。中庸作为一种伦理化的世界观、虽有着特定的历史局局限性与缺陷,但其中丰富的道德内涵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仍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完善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解释学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两汉、宋明以及近代的变迁,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然而,它真正的发展始于20世纪。徐复观、熊十力、罗光、成中英、汤一介等学者通过自身对于儒家经典具体解释的重新梳理与理解,同时引入与借鉴了西方古典解释学与现代解释学的思想理路,改造了传统的"儒家解释学"。然而,新的"儒家解释学"刚刚起步,远未完备,学者们任重道远。而在它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自身的"合法化"问题及与儒家哲学史研究的区分问题,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以道抗势"是儒家士人的传统,作为知识分子赵树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作品创作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以"现实主义"作为价值本原,以此作为反拨当代以来日益泛滥的左倾思潮的武器。虽然这造成了赵树理以后人生的悲剧命运,但是却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赵树理可贵的知识分子操守,这也是他为后人所敬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道家的灵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道家灵性关怀的意义、具体作为以及限度。根据我们的探讨,道家对于生命意义、死亡态度、死亡意义与死后生命等问题都抱持着自由自在的自然观点。具体作为的部分,是藉由对儒家搬铺与土葬作为的解放而来。至于限度的部分,则在于化的过程与死后生命不同归宿问题的交代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我们解读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一个切入点。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有作者不幸身世的诉说,也有对“发愤著书”原由的阐释,更有对生死观的全新理解,这些也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虞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由于特定的时代的原因,以吴虞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把“非孝”作为反封建的突破口,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家孝观念的否定,从而推翻专制政治,使中国传统的思想形态出现重大转折,逐步走向民主与自由。而吴虞“非孝”观念的产生又与其家庭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吴虞对儒家孝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同时也有着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