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2.
校园情境中的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情境中由于不当教育方式及不良校园氛围等原因而给少年儿童造成了不少影响深刻、发生效应又相对迟滞的隐性人身伤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十城区的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隐性人身伤害主要包括体罚、心理惩罚和不良校园文化氛围三类,其影响不容忽视,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救济。  相似文献   

3.
王秀英 《陕西教育》2010,(7):116-117
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为我们认识校园隐性伤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实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书讯     
近年来,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加合理地处理、防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增强法律意识、保险意识、安全意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课题研究。本书包括《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现状、问题及其预防》的主报告及13个子报告,主要探索少年儿童人身伤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及发生原因;总结防范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成功经验,帮助全社会增强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防范意识,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防范对策和少年儿童人身伤害事件处理建议。劳凯声孙云晓主编新焦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7.
张艳萍 《教育》2012,(36):28-29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校园中的难以估计、影响深远的伤害形式。它正渐渐吞噬着学生健康的灵魂、扭曲着他们正常的人格,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当前加强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校园情境中隐性伤害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伤害 ,是相对于显性伤害而言的 ,是一种不太明显的伤害类型。显性伤害的表现和其后果往往比较明确 ,一看便知 ,不会造成人们过多的争议和迷惑 ;而隐性伤害则是以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出现的 ,往往不易被人察觉 ,或不被人们认为是伤害。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人为地对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伤害 ,另一种则是由外在物质设施的不当而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的伤害。本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前者 ,即那种对青少年人身所进行的不太明显的、发生效应较为迟滞的隐性校园人身伤害。这种伤害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它造成了青少年人身权的侵害 ,形成少…  相似文献   

9.
毕婷 《教育》2009,(4):22-22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学生的权利亦逐步受到重视。然而本应是纷繁复杂社会一处净土的学校近年来却频繁出现了各种隐性伤害事件,这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这类隐性伤害事件的分析需要我们首先理解隐性伤害的内涵以及校园隐性伤害的独特性,并找出校园隐性伤害的权利指向,从而通过权利保障来对校园隐性伤害进行科学有效的规避,推进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人身伤害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弱小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一些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伤害事故屡屡见诸各大媒体之上,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对幼儿的人身保护也更加重视。当人们正在为这些看得见的伤害而积极地增添安全防范设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时,一种看不见的伤害也许正在幼儿园发生——幼儿隐性人身伤害。据笔者观察,在幼儿园里,幼儿隐性人身伤害发生的频率远高于显性人身伤害,但因其具有隐蔽性和无形性等自身的特点而不易被人察觉,因而常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12.
毕婷 《教育》2009,(10)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多万所,在校学生2亿多人,校园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故更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显性伤害易晓,而隐性伤害难测,但隐性伤害同样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这类隐性伤害知道多少?《教育》旬刊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  相似文献   

13.
吴郁芬 《贵州教育》2005,(22):16-18
一、学生人身伤害已成为社会问题 学生人身伤害是指在校就读的学生在校内活动期间、寄宿制学生住宿期间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或者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由于过错或意外发生的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它影响人身健康的损伤。近年来,随着人身伤害数量增加并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学生人身伤害已逐渐超出教育问题的范围,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发生学生人身伤害后,法院往往判决学校承担部分责任,医药费、交通费、营养费等赔偿费用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多数学校根本无力支付。学校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26日是我国中小学第九个“校园安全日”。多发的安全事故、无效的安全教育、形同虚设的安全制度、复杂的法律纠纷,这些已经使得校园安全成为广受讨论的热点。安全日里话安全,出示焦点数据、剖析典型案例、导读最新法条,支招校园安全!出示焦点数据2001年至2002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进行的“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研究,在全国10个地区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进行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社会调查。调查发现: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居校园伤害之首10个地区抽取的5846个12岁至15岁学生中,…  相似文献   

15.
学校校园本是社会中的净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天堂,但近年来各种伤害学生身体或生命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另外悄然发生的校园伤害:隐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由于学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完善或失当,以及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而造成的,藏匿于其中的难以估  相似文献   

16.
三大校园伤害困扰小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小学生心目中最主要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这是日前举行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新闻调查得出的结论。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了投票,其中“语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认为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新闻调查报告指出,社会、学校、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校园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及时把孩子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教给孩子。同时要加强对孩子在校人际关系的关注,重视校园软环境带来的伤害。自200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了“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为其成长创造安全快乐的环境。《人民日报》三大校园伤害困扰小学生$《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正校园隐性伤害,伤害的是学生心灵,损害的是教育形象,危害的是社会发展。那么,如何预防校园隐性伤害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唯成绩求生存,致使"师源性"隐性伤害不断发生。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安全问题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可校园伤害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其中,隐性伤害最容易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因此,立足于我国中小学隐性伤害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和网络多维视角,分析不良行为对中小学生造成的隐性伤害,并从社会监管、学校治理、教师培训、家长自省、同伴自律、网络净化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据最近“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 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就“校园伤 害”话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语 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 生最关注的、认为是最急需解决的 问题。校园“语言伤害”主要来自老 师和同学这两个群体,孩子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晓雷 《家教指南》2004,(6):26-28
今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的主题,定位于“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上。在我国,每天大约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构成校园侵害的因素目前,在“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研讨会上,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提醒,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醒。北京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把校园伤害分为显性伤害(包括身体损伤、精神紊乱等)和隐性伤害(包括隐性身体病症、精神污染及长期心理压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