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Bt毒蛋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三十年来,以苏云金杆菌为基础的生物杀虫剂已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用于防治重要经济作物的害虫,有关Bt毒Pr基因的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取得显进展,本对Bt毒蛋白基因杀虫作用机理,基因分类,该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植物虫害基因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来源,抗植物虫害的基因可分为三类:即从微生物苏云金杆菌分离出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bt基因)、从植物中分离出的昆虫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植物凝集素基因(lectin gene)。三类抗植物虫害的基因具有不同的作用原理、类型、抗虫谱。抗虫基因工程发展十分迅速,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使抗虫基因工程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将多个抗虫基因联合一同导入同一植物,可拓宽转基因植物抗虫谱,且能延缓害虫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转录"内容的教学中,以"转基因抗虫棉的Bt抗虫蛋白基因是如何合成Bt抗虫蛋白"为情境,结合科学史资料,引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分析与科学论证,将科学思维融入探究活动中,从而归纳总结转录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来人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在1900年是流感肺炎、结核和肠胃炎,到90年代则是心脏病、癌症和中风。青霉素和多种抗生素起了重要作用。强力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已被成功地用于人的器官相组织移植,此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原产于紫杉,现在从紫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真菌能产生紫杉醇。微生物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工业用酶等,全世界的年产值已达2000亿美元。 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及菌根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及造林,苏云金杆菌(Bt)用于杀虫,利用农杆菌Ti质粒将病毒CP基因或Bt基因转入植物可获得抗病抗虫植物,卫星RNA以及核酶(Ribozyme)可防治植物病毒及类病毒病,已有报道虫生直菌可杀死蝗虫及棉铃虫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是解决农业生产中虫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抗虫基因使植物获得抗虫性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在可经利用的抗虫基因中,植物外源凝集素基因是一个重要方面,植物外源凝集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现已发现多种植物外源凝集素对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有抗杀作用,菊芋外源凝集素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外源凝集素,本文将其置于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和Tnos终止了的控制下,构建了用于转化烟草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并获得了转基因烟草,以期下一步对菊芋外源凝集素的抗虫性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6.
1问题张亮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17:"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这里的"抗逆"包含了"抗虫"等,但在P.18把"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与"抗逆转基因植物"三者作为并列关系分析,P.87也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虫抗草甘膦玉米转化体ZD12-6外源基因的分子特征,对ZD12-6的抗虫和抗草甘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ZD12-6产业化提供基础信息。创新点:抗虫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ZD12-6是聚合了双抗虫基因和抗草甘膦基因的转化体,多基因聚合有利于后期品种转育和多性状叠加。对该转化体的分子特征信息分析和功能评价是评判其产业化价值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DNA印迹法(Southern blot)研究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利用高效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反应(hiTAIL-PCR)方法对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进行定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外源蛋白进行定性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外源蛋白表达量;通过生物测定对抗虫和草甘膦的抗性水平进行评估。结论:抗虫抗草甘膦玉米转化体ZD12-6中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插入位点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ZD12-6对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具有良好抗性,同时对草甘膦具有较强耐受性,具有产业化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苏云金杆菌作为生物杀虫剂其杀虫机理,主要介绍Bt毒蛋白基因的改造、转Bt毒蛋白基因作物和微生物研究概况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技术能使生物体接受人们导入的体外基因.造成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有利于人类的变化。这些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往往能够遗传,因而在工农业生产。生物育种,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项技术,目前不仅已从实验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而且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1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技术是随着DNA重组、基因的遗传转化、植物组织培养、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等手段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植物的遗传转化,是指运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某铀矿厂采集土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伴胞晶体,并经生理生化特征和cry基因的鉴定确认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将其命名为BRC-ZYR4。利用PCR-RFLP方法和SDS-PAGE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cry基因型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的鉴定。结果表明,BRC-ZYR4可能含有cry1Ad、cry1Cb和cry1Ea基因,含有约130、75、50、30和25kDaICPs。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从江苏省苏北地区6市采集土样422份,分离出苏云金杆菌76株.血清学分析表明,它们分属于H_3、H_7、H_10、H_21和H_43型,另一株为自凝菌.通过对76个分离株的生物毒力测定,筛选出4林对赤松毛虫、小菜蛾、玉米螟等具有高毒力的菌株,为开发高效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提供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压电激法,把载有表达不同杀虫谱晶体蛋白基因的两种质粒同时转入晶体缺陷型的BT菌株,或者把载有表达单一晶体蛋白基因的质粒转入不同亚种且产生晶体的天然BT菌株中,通过生物测定法,快速而简便地筛选出杀虫谱扩大及杀虫毒力提高的重组菌株。所筛选到的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同时对鳞翅目及双翅目昆虫幼虫有毒杀作用,并且重组菌株所产生的伴孢晶体的形状有异于其出发菌株的伴孢晶体。  相似文献   

13.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是一类能特异地和甘露糖残基结合的蛋白质成分,对人畜毒性极低,但对同翅目昆虫有强烈的抗性.为利用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对同翅目害虫的抗性,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置于Ubi启动子和Tnos终止子的控制之下,插入pCAMBIA3300的SmaI位点,构建了可用于农杆菌转化的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CUGAN-Bar.将pCUGAN-Bar电击转入农杆菌,得到了带有pCUGAN-Bar的农杆菌菌株,可用于小麦和水稻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对超市牛奶样品进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分离,获得2株Bt菌株,分别命名为BtBRC-LJ1和BtBRC-LJ2。利用PCR方法对BtBRC-LJ1和BtBRC-LJ2菌株hblD和nheC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个菌株均含有这两种肠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15.
球形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杀蚊微生物.球形芽孢杆菌产生二元毒素,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Cry和Cyt两类杀蚊毒素.新菌株和新毒素的分离,以及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生物防治危害严重的蚊虫.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提取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苏云金杆菌的主要杀虫毒性来自内毒素,本文对苏云金杆菌的内毒素进行了提取,利用菜蛾与斜纹夜蛾进行了生物测定,并且对其分泌的另外一种杀虫谱更广的外毒素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微生物农药,通过比较三种经典的从土壤样品中分离Bt的方法,发现NaAC—抗生素法的分离效果最好,最高分离率5.06%,平均达到2.82%,为大规模从土样中分离Bt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几株Bt菌株对紫外线的抗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照射时间的紫外光(UV)对1株野生型Bt菌株及3株Bt菌株Bt001、Bt200、Bt087进行照射处理后再置于双碟上培养16h,结果表明,Bt野生菌株在UV处理3min后已基本全部失活,而Bt001、Bt200、Bt087在UV处理8min后仍有活性。从UV处理时间的长短及平板上出现菌落数的多少得知,尽管菌株Bt001、Bt200、Bt087对UV的抗性都比野生Bt菌株强得多,但并不相等。其中,Bt200相对弱些,UV处理9min后已无菌落;Bt087最弱,UV处理8min后已无菌落;而菌株Bt001对UV的抗性最强,UV处理13min后仍有菌范出现。这说明不同的Bt菌株,其遗传背景是不同的。另外,Bt001经紫外线照射9min,培养16h后发现有9个菌落发生明显的变异,菌落呈棕黄色,菌落明显比原始菌落小。涂片,油镜下观察其菌体要比原始菌体小,此为明显发生突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9.
Insect resistance and glyphosate tolerance have been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its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various crops. In this study, tw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insecticidal genes, Cry1Ac and Cry1Ig, and a modified glyphosate-tolerant 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 gene (G10) wer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transferred DNA (T-DNA) fragment and introduced into rice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 transgenic line with single-copy T-DNA insertion named GAI-14 was found to be highly resistant to striped stem borer and rice leaf roller, and tolerant to glyphosate. Analysis of T-DNA border sequence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genes were inserted at the chromosome 3 and appeared to have not interrupted any known or putative genes. A field trial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sic agronomic traits between GAI-14 and the recipient 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