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洛仑兹变换中两个惯性系S和S′系的约定提出了新思路,使x轴与x′轴反向,从而S和S′系完全对称,简化了推导过程;并根据约定,从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出发,比较严格地推导出了洛仑兹变换式。  相似文献   

2.
内容概述 具有某种性质的直线(圆)的集合叫直线(圆)系.通常方程中含有一个或几个参变数. 1.直线系常见类型 (1)过定点(a,b)的直线系为:λ1(y-b)+λ2(x-a)=0,其中λ1、λ2为参数 (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为:Ax+By+λ=0,(λ≠C,λ为参数) (3)与直线Ax + By + C=0垂直的直线系为:Bx-Ay+λ=0(其中λ为参数) (4)若直线l1与l2的一般式分别为f1(x,y)=0,f2(x,y)=0,则曲线系:λ1f1(x,y)+λf2(x,y)=0(λi为参数)  相似文献   

3.
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并不是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中学教师一般也不用对学生介绍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是跟惯性系相联系的.在经典力学中,对于不同的惯性系,同一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简证如下: 设某一运动物体相对于S惯性系的速度为u,相对于另一惯性系S′的速度为u′,而S′相对S的速度是u,则由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可以用伽利略变换式推出)写出: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题呈现今年的无锡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比较新颖的几何试题:例1如图1,已知∠XOY=60°,点A在边OX上,OA=2,过点A作AC⊥OY于点C,以AC为一边在∠XOY内作等边三角形ABC.点P是△ABC围成的区域(包括各边)内的一点,过点P作PD∥OY交OX于点D,作PE∥OX交OY于点E.设OD=a,OE=  相似文献   

5.
轴测图     
本文就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中直观图的画法作一些理论上的阐述,列出一些数据,供教学时参考。一幅平行投影图中,平行于三个坐标轴的线段都出现,就叫做轴测图。如果轴测图中各轴线互不相重,这样的图直观性较强,也叫做直观图。投影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所得的叫正轴测图;投影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所得的叫做斜轴测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OX、OY、OZ轴在轴测投影面P上的平行投影O_1X_1、O_1Y_1、O_1Z_1叫做轴测轴。∠X_1O_1Y_1、∠Y_1O_1Z_1、∠Z_1O_1X_1叫做轴间角、设e为OX、OY、OZ轴  相似文献   

6.
王国忠 《物理教师》2007,28(11):16-16
题目:在图1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发光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S′.保持S不动,使MN在竖直面内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转过α的过程中,试确定S的虚像S′的运动轨迹.图1图2解:建立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各位置坐标为O(0,0),S(m,0),S′(x,y).MN与x轴的夹角为θ.所以,镜MN的方程为y=xtanθ.S与S′关于MN对称,所以直线SS′的斜率为k=-ta1nθ.(1)设SS′的中点为C,所以,C(x 2m,2y).因为C∈MN,所以y2=x 2mtanθ.(2)tanθ=-x-ym.(3)代入(2)式得y=-(x m)y(x-m).化简得x2 y2=m2.所以S′(x,y)的轨迹为以O为圆心,m为半径的一段圆弧.用数学方法解一道竞赛…  相似文献   

7.
题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原点O处,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经0.4s,振动由O向右传播了一个波长λ=20cm,此时波形如图1所示.在x轴上有一点P,P到原点O的距离为110cm,则从波源起振开始,经多长时间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常微分方程组编的《常微分方程》教材中,在解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L[x]=a_1x a_1x′ … a_nx~(n)=0(1)和非齐次方程L[x]=a_0x a_1x′ … a_nx~(n)=f(t)(2)时都要用到这一变换。我们在教学中觉得把常系数线性方程经过变换x=e~(λty)后的结果写了出来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较妥。这样在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的特征方程有重根时解的讨论和非齐次方程(2)右端函数为f(t)=e~(λty)(t)(P(t)为m次多项式)的待定系数法的研究中都很方便,而且也更有说服力。即引入下面的定理。  相似文献   

9.
许兵 《考试周刊》2014,(59):1-2
<正>1.原题分析及解答2013年湖北理科卷第21题原题如下:如图,已知椭圆C1与C2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长轴均为MN且在x轴上,短轴长分别为2m,2n(m>n),过原点且不与x轴重合的直线l与C1、C2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记λ=mn,△BDM和△ABN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I)当直线l与y轴重合时,若S1=λS2,求λ的值;(Ⅱ)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  相似文献   

10.
271.△ABC的内切圆⊙O切BC、CA、AB于A′、B′、C′,过O点分别作△A′B′C′各边的平行线,它们在BC、CA、AB上截得的线段分别为EF、MN、PQ,试证: EF/BC+MN/CA+PQ/AB=1。证:如图1,连OC、QE、MF。由EN∥A′B′和OC⊥A′B′得OC⊥EN。但OC平分∠ECN,故ON=OE。同理,OM=OQ,所以,△OMN≌OQE,EQ(?)MN。同理得到FM(?)PQ。于是有△QBE∽△ABC∽△MFC。于是 MN/CA=QE/CA=BE/BC,  相似文献   

11.
1.洛伦兹力的冲量公式如图1,一带电粒子电量为q,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为v.某时刻v与x轴的夹角为θ,则它受到的洛伦兹力f与y轴的夹角也为θ.分别将v、f正交分解,可知在时间t内f沿x轴方向的冲量为  相似文献   

12.
引子 两道空间解析几何考题: 1.已知原点到动平面的距离为p,动平面与三坐标轴OX、OY、OZ顺次交于E、F、G,过点E、F、G分别作坐标平面YOZ、ZOX、X0Y的平行平面,求此三平面交点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真空中光速为讯号传播最大速度的证明: 在狭义相对论中,从洛仑兹变换出发结合因果律,导出了式子:uυ相似文献   

14.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应掌握以下五个关系: 一、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速ν、波长λ、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为ν=λf在ν、λ、f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里我们应该弄清每个量的决定因素. 对于波的频率f,它决定于波源,波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波源完成一个全振动,波将振动向远处传播一个波长,故波的频率(周期)与波源的频率(周期)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Krasnosel′skiis不动点定理讨论了下面的三阶两点奇异边值问题u(t) λa(t)f(t,u(t))=0,00为参数。  相似文献   

16.
1 光学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公式设要变换的物体是一个透明体 ,其振幅透过率为 t(x0 ,y0 ) .现设用点光源发出的单色球面波照射透明体 ,将要变换的物体置于透镜前方距透镜为 d0 处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入射面 ,点光源 O与透镜相距为 S,点光源 O的共轭像面 (x,y)与透镜相距为 S,也就是输出面 .为讨论问题方便 ,这里的 d0 ,S,S均取正值 .透明物体经透镜进行傅里叶变换后在光源的共轭像面处的场分布为[1 ]u(x,y) =C′exp jk (f - d0 ) (x2 y2 )2 [s(f - d0 ) fd0 ] × ∞-∞t(x0 ,y0 ) exp [- jk f(x0 x y0 y)S′(f - d0 ) fd0] dx0 dy0 .…  相似文献   

17.
在力学教学中,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而非惯性系的处理方法作为惯性系方法的补充,对深刻理解力学规律、拓展解题思路,使有些问题的处理简化大有帮助。同时,非惯性系问题和近代物理发展联系紧密,所以,熟悉和掌握这个方法也很有必要。下面就平动非惯性系的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一、在非惯性系中运动学规律不变 非惯性系中运动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设有惯性系S和非惯性系S′,S′相对于S有加速度a_o,按经典力学时空观,质点在t时刻相对于S系的位置矢量、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选修3-4中的机械波是高考重点、热点问题,也是学生的难点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如果能抓住"一个中心,两个特性三个规律",就可使问题解答顺利,思路清晰。
  1.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v=ΔxΔt ,Δx=λ,Δt=T当时,有V=λT(λ为波长,T为周期)
  2.两个特性
  2.1周期性。在x轴上,同一给定的质点,在t+nT时刻的振动情况和t时刻振动情况(x、v、a等)相同,且t时刻的波形在t+nT时刻会多次重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锥拉伸和压缩不动点定理研究了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cD_(0~+)~αu(t)=λf(t,u(t),u'(t)),0相似文献   

20.
拉普拉斯变换表示一个复变函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1)式收敛域和解析域是某个半平面。本文在一般情况下讨论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和解析域结构.引理1若函数f(t)在有阳区间(0,T)上可积和绝对可积,则函数是全平面上的解析函数。证:这是f(t)下一定连续。先考虑f(t)是常义可积、这时f(t)A有界。对固定的s,e比有界,设.对增量比作如下估计由于△S→0时,(-t△S)一致地趋于零,故下式右端的破积函数山一致地趋于零,从而估计式左端极限为零。这说明微分式对任意S成立,即FT(S)解析。如果f(t)在(0,t)上是文义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