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的一生就是按照他自己所提倡的这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改革旧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地奋斗的。陶行知在教育事业上的改革精神首先表现在他“是反传统教育、反洋化教育的旗手。”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自励,“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一生以开拓性、创造性、革新性的卓越活动,树立了新型教育家的典范。他实行创造教育,主张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颇具特色的成绩卓著的创造巨匠。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在教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智能,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各类学校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人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作为他主持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工作的主导办学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对北京大学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进入北大,为北大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兼容并包”的思想还影响到学派的发展,他力求网罗众家,倡行学术自由;在大学课程的设置方面主张中西文化要兼收并包,择善而从;这一思想不但对北京大学的整顿,改革和迅速崛起起了极大作用,而且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强  王婷婷 《文教资料》2007,3(2):119-120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措施,并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不仅把北大改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题记: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4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批评了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去办学"。陶行知先生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着,虽然不是每个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情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之人”,教师必须以自身创造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活生生的榜样。他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的观点,并指出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有胆有识,勇于创造。早在一九一九年,陶行知先生就敢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敢探未发明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位置。在不断探索中,积极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北大教授肖超忍说:“中国要讲教育家的话,孔子是古代最大的教育家。近现代就是蔡元培”。蔡元培先生不仅打造出一个全断的北大,而且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他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更是成为五四运动的解放思潮主流。时值五四运动85周年。特编此文以怀念蔡先生,怀念五四精神,并勉励所有在中国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劳作着的同仁。  相似文献   

9.
“孑民先生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蔡元培的盛赞。蔡元培(1 868-1 940 ) ,一生中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教育部总长、北大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教育家 ,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先驱者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 ,是对北大的革新。蔡元培主事北大期间 ,实行民主办学 ,教授治校 ,力倡“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使北大一变过去迂腐沉闷的风气 ,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生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正值新旧、东西诸种文化猝然相遇的时刻 ,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变的时刻。他既不固守 ,又吸纳新知 ,而在这种激烈的交汇冲撞中完成了由旧而新的学术转型。他本人也正是在这种转型中成为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一面旗帜。蔡元培垂范于我们后人的 ,是他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宽广的胸襟 ,是他绝不墨守成规、勇于革旧图新的开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  相似文献   

11.
教师观即教师角色期望。陶行知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同时教师应该树立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疆域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多认为蔡元培北大改革得益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教育民主观、科学观、自由观、平等观和个性观才是蔡元培除旧布新的思想灵魂,而且既适应中国当时代的需求,也契合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及改革实践1.学术自由——创新大学办学理念蔡元培先生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对比,深刻地意识到学术自由的重要性。他初到北大就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他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囊括大典”是对待  相似文献   

14.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 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要有勇气和胆识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小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作为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了一大批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并采取革新措施积极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这一办学方针对北大、中国革命以及现代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深刻揭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对竞争日趋急剧化的社会,从小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几年来,我校在美术教学上,坚持学习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这就是要求我们具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精神和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信息技术本身就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3.工作上要有雄心。陶行知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第一流的教育家》,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精神。这篇短文发表于《时报》的《教育周刊》,该刊专栏主笔蒋梦麟认为:陶行知的这一席话“可算是教育界福音”(《陶行知文集》1卷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想,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师生关系、讲课方式等等。总之,形成了北大的文化精神。北大经历了许多次历史性变迁,但北大精神始终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这就是要求我们具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精神和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现代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