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尊重学生是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保证教育实践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则。文章从心理学、伦理学的尊重内涵出发,结合教育规律,分析归纳出“尊重学生”在教育学领域的概念,认为尊敬学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平等关注的态度,通过对学生的存在和表现进行准确认识并回应适当的情感和行为而养成的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尊重含有敬重、遵从、重视之意,尊重的内涵包括平等、价值、人格、修养等。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尊重,尊重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统一,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是教育抽象和教育具体的统一。"理解尊重,践行尊重"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空间。这种教育空间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成人,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尊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结晶,不断从别人或者自己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主动采集,猎取知识,获得学习方法,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其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4.
我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一直倡导"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扬起隐形的翅膀;尊重家长,结成坚定的教育联盟;尊重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尊重教育规律,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尊重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班级管理实践出发,发现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起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运用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平等心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本文在对班级管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班级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而言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要尊重体验的主体,拓展体验的情境,创设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从生活出发,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充实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尊重是看到一抹新绿萌发时,由衷的赞美;尊重是看到一只青鸟飞过天空时,会心的微笑;尊重是刻在人们心中金光闪闪的信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尊重学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尊重别人,尊重教师。可是,有时候,是我们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是爱学生的,但是爱并不等于尊重。  相似文献   

8.
尊重教育是以尊重为前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全面素质为目标,是具有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所营造的教育氛围将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产生重大作用。文章以尊重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基础,从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五个方面论证了尊重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尊重走进教育,就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的确,以尊重为理念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给教育带来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增强学生自信,引领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谐民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挑战已有认知结构,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在学习时只关注知识技能而没有经历生命成长,这样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教材预设学情,尊重差异机智互动,尊重情感经历发展,就能生成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班主任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管理,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生指导素养。我所理解的班主任学生指导素养的核心就体现在尊重上。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时时谨记:给予学生尊重,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引导学生实践尊重。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除了在平时的工作、言行中有所体现,班会课无疑是个重要的手段一节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尊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意外"和错误,尊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事实,使小学科学课堂成为尊重与被尊重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摩是重要的教研形式,教师在课堂观摩过程中不能缺失对课堂应有的尊重。教师在听课观摩时应懂得尊重学生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思维权利,尊重课堂的师生表现,尊重自身的师表形象,从而让课堂的主角尽情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6.
处于生长叛逆期的学生渴望尊重,但这种要求常常被老师漠视。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找出教师错误思想的渊源,揭示出尊重学生要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给学生以尊重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杨兵 《甘肃教育》2007,(10X):13-13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人学视域下的尊重教育具有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尊重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为核心,尊重人性、天性、个性与德性,涵养良心、童心、慧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19.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是尊重其独特性和个性,课堂上要尊重其独特的感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