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2.
史敏 《生活教育》2011,(17):82-84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美术?该教些什么美术技能和技法?家长往往会选择最方便的捷径——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各类美术培训班,交给专业的美术老师,认为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实,家长是孩子美术启蒙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邢爱玲 《父母必读》2015,(2):106-108
幼儿园又换老师了,孩子变得不爱上幼儿园了……新学期开始了,作为家长的你正在经历这样的遭遇吗?换老师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考验。孩子对新老师的不接受、不喜欢是正常的,家长和幼儿园该如何帮孩子度过这段郁闷期呢?  相似文献   

4.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把孩子当宝贝,凡事都为他着想,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怎么说他都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和孩子说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语气和语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一、别把孩子当大人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像  相似文献   

5.
李玉柱 《教育》2012,(30):9
"过家家"是中国孩子的传统游戏:男孩当爹,女孩当妈,抱块石头做娃娃……就算大人在跟前,也是看着孩子玩得昏天黑地、乐不可支,没有人把男孩、女孩子互称的"两口子"当回事,有时家长还拿此当笑话讲。孩子的社会意识从哪里来?就是从这模仿的游戏里来。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并没把这当回事,可孩子上了学,再有此种行为,大人们就接受不了,就把它看作是早恋。五年级的孩子也就11岁,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施英 《江苏教育》2022,(40):26-28
<正>一、案例重现案例一:“把家当旅馆,把父母当敌人”的好学生小钰在班里不仅成绩拔尖、能力全面,而且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帮助同学,深受大家喜爱。学校下周要开家长会,老师邀请小钰的家长分享经验,传授他们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妈妈想要推脱,对老师说:“孩子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老师认为妈妈太谦虚了,便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他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把小钰当成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1,(1):35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刚上六年级,但已经有明显的偏科了。文科要强一些,但数学和自然这样的科目,分数往往比语文之类的文科低很多。她还是小学生,我很担心她初中、高中更严重,我怎么做才能及时纠正她偏科的问题呢?A家长:您好!很多时候,孩子偏科和家长有着很重要的关联。有些父母总是不顾孩子的喜好和特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去学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家长总是给孩子报一堆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在北京的陶然亭小学、体育馆路小学、板厂小学与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搞了问卷调查,并恳请他们一定要实话实说——如果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怎么办?现把它整理出来发表。当然,每一条都是家长的个人之见,又都是毫无掩饰的心声,登出来,只是想使老师与家长能了解、沟通、理解、配合。家长谈——如果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我怎么办?△老师应该喜欢所有的孩子。如果遇到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可以找老师了解一下情况,分析一下原因。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自己喜欢自己,并且告诉他:“家里人都喜欢你!”△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要努…  相似文献   

9.
继伟 《小学生》2015,(Z1):86-87
"明白卡"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是不是和我们的"胸卡"一样啊?美国小学的孩子们每人书包里都有这样一个夹子,正面写着学生的名字,学生每天到校的时候把它交给老师,放学的时候老师又把它交给孩子带回给家长。夹子的背面别着一周的教学计划、进度、要求、作业、课外活动的安排等等,家长据此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做什么、帮助孩子准备带到学校的东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1.
黑白斋主 《师道》2002,(10):14-14
做老师,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时长了,与学生家长的交道自然会起来,也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家打交道。不同的家长,自然有不同的性,有知情达理的,有死绞蛮缠;有见了老师低声下气的,有见老师趾高气扬的;有见了老师唯喏喏的,有见了老师指手画脚的。但不论是哪种家长,在他们离之前,总有一些人不断地对我说那一句让我无所适从的话:老师,把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就把他她)当作是你自己的孩子吧!且不说你是不是真心将孩子交我,就说你要我把你的孩子当作的孩子我就受不了。在读初中的女儿面前,我是一父亲。对我这个当父亲的,女儿是诸多的不…  相似文献   

12.
一篇学生征文的"刺激""我们不喜欢像木偶或者道具一样被老师刻意点缀在活动的某一处,不喜欢目光呆滞、神情木然地听大人们没完没了地讲话,不喜欢老师总怕我们在活动中出差错而一遍又一遍地教导。我们喜欢自己策划、自己创造、挑战自我、充满新奇的教育。"这是2005年春天,我读到的一篇学生征文《这样的教育,我们喜欢》。扪心自问,学生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到底做了多少?我们的教育究竟给孩子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我孩子很喜欢看书,小学三年级就把《西游记》读完了,课外的书、名著也读了不少,但是怎么语文成绩就不长进?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作文水平怎么就"华"不起来呢?我家的孩子从小就不爱看书,上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写起作文更是头疼的要命!以上是家长最常在老师面前表达的"无奈",产生这些无奈的原因何在呢?在课改的新环境下如何改变着一种无奈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目标是如何界定的:"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不仅有"量"的要求,同时,也做出了较高的"质"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不  相似文献   

14.
在八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我对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一、坦诚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坦露心扉。孩子初入园,家长最渴望的是与老师交流,向老师介绍自己引以为骄傲的宝宝,让老师喜欢他。他们会对老师的每句话语都很在意,估摸老师对他孩子的喜爱程度。为此,我总是抓住见面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次,坦诚地向家长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如何面对内向的孩子,又是如何喜欢全面发展的孩子……并且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家长“对号入座”,家长…  相似文献   

15.
超级妈妈 《家长》2009,(2):26-27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16.
史敏 《生活教育》2011,(9):82-84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美术?该教些什么美术技能和技法?家长往往会选择最方便的捷径——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各类美术培训班,交给专业的美术老师,认为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实,家长是孩子美术启蒙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家长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莲儿的表现说明她是一个聪明可爱而又非常诚实的孩子。当莲儿“揭发”妈妈以后,老师可采取如下做法。 1.老师可以问莲儿:“莲儿,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莲儿的回答、老师的讲解,不仅可以强化“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了孩子,家长应以身作则。 2.当莲儿指出了妈妈的错误时,老师可婉转地告诉小朋友,大人  相似文献   

18.
喜欢捉弄人     
郭子 《父母必读》2011,(5):127-127
孩子这段时间很喜欢捉弄人,大人和孩子都躲着他,尴尬的父母每次都要把孩子"修理"一番,可下次,他又有了新花样。 吃饭的时候趁别人不注意偷偷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鸡翅扔到同伴碗里:把纸团塞到别人的衣服里;  相似文献   

19.
谁都知道,美国是最有"钱"的国家,可美国孩子花起钱来,往往却不象有的中国孩子那么"大方"、随意,甚至不顾一切,他们对"钱"的理解也比中国孩子深刻得多,这得益于美国家庭早期的"金钱教育"。其一,教孩子如何使用钱。在美国,许多家长都把教孩子如何使用钱作为必修的一课。教育孩子多是从使用零花钱开始的。具体指导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等。同时,家长尽可能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额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过程,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当一  相似文献   

20.
虽然看上去都是一件件小小的事故,却都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孩子们冷不丁的一个跟头会让我们心惊肉跳,甚至一个趔趄也会让我们虚惊一场。当孩子在活动当中真的出现了一点闪失,我们会歉意深深地去面对家长,事故的发生对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心理都存在很大的不利。那么,作为老师,当家长从早上把孩子交给你后,如何保证能让孩子安全地度过一日活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