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3.
我和陈仲雍同志同在北京工作几十年,但直到我年届花甲时才有缘和他相识。1988年初夏,时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边春光同志,召集北京出版界的一些同志开会,研究《编辑实用百科全书》的编纂方案。参加会议的同志中只有一位我没有见过,听别人介绍,才知道他叫陈仲雍,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辑。《全书》编纂  相似文献   

4.
正刚刚接到书稿《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的编辑任务时,我有一点兴奋。因为阿来老师曾经是我的领导,他在《科幻世界》做社长时,我是《科幻世界》的编辑,怎会想到有一天我能成为他新书的责编。稿件很快传过来,尽管之前被阿来老师打过预防针的:"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所以书稿中有很多引文,尤其是奏章较多。"但是浏览之后,仍然有点发懵。故事从雍正八年(1730)说起,一开始就进入清朝的叙事背景,大量的引文和字简义丰的奏章跟着就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6.
叶至善在一篇回忆父亲叶圣陶的文章中说:“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叶圣陶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从1923年春进商务印书馆算起,直至1988年春逝世,叶圣陶在编辑出版这块土地上足足干了65年。在长长的编辑出版岁月中,叶圣陶满怀着对编辑出版事业的深挚热爱,编辑出版过《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等几十种刊物和  相似文献   

7.
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一种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崇高职业。回首往事,多年来自己在编辑岗位上,甘为他人作嫁衣裳,曾经付出不少心血,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有一些体会心得,值得加以认真总结。 从1957年起至1996年止,本人正式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将近40年。先是在《忻县小报》《忻定小报》《定襄小报》当编辑,后来当过《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的实习编辑,不久调到  相似文献   

10.
肖曜 《新闻前哨》2006,(12):78-78
黄石日报副总编辑方先忠日前因病辞世,时年55岁。他当过农民、民办教师、秘书、编辑。我与他是大学同窗,相知28年。从外表看,他始终是一位质朴、憨厚的兄长,然而,从他赠我的章结集《尴尬人生》中,看到的却是方先忠的直率人生、坦荡人生、君子人生、幽默人生。  相似文献   

11.
我当副刊编辑12年,虽说还不是老编辑,但点点滴滴有了一些体会。我常在心中问自己:什么是编辑?于是想到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想起茅盾先生的《我在商务印书绾当编辑》,甚至还想起新近编的《编辑家辞典》里的许多值得敬重的前辈。然而,他们都是名人。名人并非起初就是名人,但毕竟成名了,距离似乎就遥远了许多。那么就想离得近的,我的老师和同事,但终究因为离得近,看得过于明白,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似的。有一天读到任大霖同志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的“爷爷”当了40年编辑,编的书可以摆满一只大书  相似文献   

12.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与我     
上小学写作《我的理想》时,我就写过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编辑。虽然已不记得作的具体内容了,但这个理想在我心里却一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4.
开明书店创建快要六十周年了。它是1926年创办的。我没有在开明书店做过事,也没有写过一本书,但是在开明书店的编辑部里,我有好多老朋友。我在商务印书馆许多年,办杂志有点经验。如果说我和开明书店的关系,就是办杂志的事情。章锡琛因为在他主编的《妇女杂志》上写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文章,商务印书馆的某些当权者认  相似文献   

15.
叶至善     
叶至善,江苏苏州人,叶圣陶的长子,1918年4月生。学的是农产制造,就是农产品加工;当过技术员,中学教员,业余帮他父亲编编写写。1945年8月,他进开明书店正式当编辑,帮他父亲编《开明少年》,这是一种供初中学生阅读的期刊,此外还编一些青年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1952年底,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他随同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参加过《中学生》、《旅行家》等期刊和一些书籍的编辑工作。1956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他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后又改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文化大革命”后任副社长,  相似文献   

16.
《爷爷和我过节日》,发表在去年六月七日的《人民日报》上。她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道出了我们的甘苦,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主人公——商务印书馆老编辑朱一夫的崇高形象,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朱一夫是一个老编辑,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  相似文献   

17.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损伤人的感觉神经末梢,人生中浸透了酸甜苦辣的编辑的感觉神经也会因长期刺激而麻木。我做了20年的编辑,《中国编辑》的编辑组织"编辑的酸甜苦辣"大家谈活动要我写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19.
边见 《出版科学》2001,(3):69-69
商务印书馆编审陈仲雍同志,因病于2001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陈仲雍同志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积极从事编辑学的研究,1980年4月在《出版工作》杂志上发表文章:《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最早主张把编辑工作当作科学研究。此后,他在编辑学研究方面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并担任《中国  相似文献   

20.
再论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简论编辑风格》,发表后收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从历史走向未来》一书中。时间过去八年了,但似乎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