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之后50多天时间里,全国大部分省区先后响应,宣布起义或独立,纷纷脱离清朝统治,迅速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江苏地区从11月4日松江府光复开始,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至次年2月11日徐州府光复为止,陆续完成了光复。由于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江苏各地的光复也呈现出武力光复、和平光复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2.
1911年武昌起义后,秋瑾的战友王金发即投入陈其美麾下,参加光复上海的战斗,接着受陈其美指派火速召集嵊县旧部组织敢死队,赴杭州配合起义新军,分两路攻克军械局和抚台衙门.杭州光复不久的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日),王金发率部数百人至绍兴,成立中华民国绍兴军政分府,出任都督.  相似文献   

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1日,上海光复。11月4日,杭州光复,随后浙江各地也先后顺利地光复。11月5日,苏州光复。12月2日,南京也光复。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的成功,是无数革命志士长期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结果。这些革命志士中,众多的留日  相似文献   

4.
《云南档案》1998,(Z1):46-61
计开: 粮道管下 一府、一直隶州. 云南府属:州四、县七,共十一属. 昆明县:截至光绪二十五年分止,核与该县递年应存之数相符,并无亏短.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11,(10):F0003-F0004
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在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引起了江浙地区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武昌首义之后,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本组图片反映了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的活动,选自上海市政协主办、上海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6.
1911年12月25日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先生,席不暇暖,又风尘仆仆地于1912年1月1日赶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的南京城光复还不满一个月,战争刚  相似文献   

7.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裂变的一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此辛亥革命势不可挡。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浙江省城杭州光复,随即各府县接连宣布光复。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应运而生,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何峰 《湖北档案》2006,(8):40-41
晚清历史上的阳夏地区是指当时汉阳府所辖的汉阳和汉口(又称夏口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以下以公元纪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汉口清吏闻讯武昌起义,旋即弃地逃遁,警察也随之解散,汉口秩序大乱.11日夜至12日晨,阳夏为民军光复.  相似文献   

9.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0.
明朝继续实行省制,省称布政司,流俗仍称省.省统府、州、县.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卫所隶都指挥司.  相似文献   

11.
"帖"是唐代的一种下行公文,主要有堂帖、府帖、州帖、县帖等名目."堂帖"是宰相处分百司、号令四方的一种重要公文,大约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府帖"即折冲府下发的军帖,使用于府兵制实行之时;"州帖"、"县帖"则是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的一种文书,主要流行于唐后期.唐令规定,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帖与符相比,具有简便和随意的特点,因此往往成为符的一种替代,与符并行于世.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1月5日,杭州驻防经谈判缴械,浙江宣告光复。浙江军政府积极进行救济满人的工作,努力为满人筹划生计,终于将满汉矛盾成功化解,浙省满汉民族秩序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13.
1911年10月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各地先后爆发,上海光复后,仍是风起云涌,局势动荡。1912年3月24日,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小万柳堂逮捕宋汉章,并将他拘押了20多天,史称“宋汉章案”或“小万柳堂事件”。  相似文献   

14.
通州是北京的东大门,自古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在元、明、清三代更是重要的军事、经济、漕运重镇.京杭大运河是通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运河养育了通州,也庇佑着通州.  相似文献   

15.
一清代赣闽粤边区的"盐粮流通" 早在商朝后期,潮州先民就通过韩江与赣江同江西土著有了交往联系.这种联系在秦汉间还继续着.到了宋代,这种联系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如潮盐对梅循汀赣的供应的发展.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潮盐扩大销界,是年调整嘉应各埠额引,将其多余盐引匀销于惠属龙川、和平、永安,及赣属龙南、定南、信丰3县,连同原有销区,潮盐行销达35县.雍正以后潮盐销区调整为潮州府之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大埔、丰顺9县;嘉应州之梅县、兴宁、镇平、平远、五华5县;福建汀州府之长汀、连城、宁化、明溪、清流、武平、永定、上杭8县;江西赣州府之长宁、兴国、于都、会昌4县;宁都州之宁都、瑞金、石城3县,总共29县.清末潮州先后增置汕头市和南澳县,销区增至31县市.  相似文献   

16.
周实(1885-1911),字实丹,号无尽,原名桂生;阮式(1889-1911年),字梦桃,号翰轩,原名书麒。两人均为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人,"皆系南社之员、同盟会友,奔走革命事业者多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周、阮二人积极从事光复运动,惨遭杀害,为辛亥革命时期一起震惊全国的流血事件。周、阮二人自幼饱读诗书,1906年夏同时考取南京宁属师范学校。在学期间,二人结成好友。毕业后,阮式应聘于皖南宣城模范小学。1909年受上海《女报》聘请出任编辑,后因经费不济《女报》停刊,1910年回淮,先后在淮南敬恭学校、  相似文献   

17.
高邮别称秦邮,公元前223年,因秦王赢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1911年,中国爆发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成立地方军政府.当年10月陕西光复后,建立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组织的"秦陇复汉军政府",军政府设教育部,曹雨亭任部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陕西军政府复更名为"中华民国秦军分政府",改教育部为教育司,李元鼎任司长.  相似文献   

19.
漳州地处福建南部九龙江平原,与厦门隔海相望,是福建和广东之间的交通枢纽之一。1911年9月11日漳州光复后,才开始有民办报刊,就是漳州图书仪器社出版的《录各报要闻》。这实际上是一份文摘报,不久就停刊了。1913年2月2日《漳州日报》创刊,以后又出现《漳州旬报》。这两份报刊,均因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甘肃全省各级政区机构计有省、道、府、州、厅、县等。其中的道,是介于省与县之间的一级重要建制,大致相当于今之地区一级。全省计有兰州、巩秦阶、平庆泾固、甘凉、宁夏、西宁、安肃七道,各道辖县多少不等。进入民国后,全省政区划分为省、道、县三级建制。具体而言,就是废除府制,仍存道制,保留县制,改厅、州和分州以及分县(县丞)为县。1927年,废除道制,改道尹为行政长官,全省划分为渭川、泾源、安肃、兰山、宁夏和西宁六个行政区。旋又撤区,改为省、县两级建制。同年11月,民国政府将甘肃省宁夏行政区所辖8县2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