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孙振田 《兰台世界》2007,(24):54-55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铸学斋抄录的《埤苍》、《广苍》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学山堂印谱》是明代张灏汇辑时人篆刻作品的一部图像文献。序跋作为印学研究重要的文献资料,涉及印谱编纂、印人思想和印学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目前国内外对《学山堂印谱》序跋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首先从地域、亲疏关系、职业以及编排顺序四个方面考证序跋作者;其次从张灏与汪关晚年交恶和政治上的避嫌两个方面考证更改序跋署名的原因;最后,《学山堂印谱》序跋语言多过度赞誉之辞,大大降低了明代序跋评价的可信程度,通过考证其中的溢美成分,有助于还原序跋背后真正的印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稽,以揭示清代著名学者金鹗的代表作《求古录礼说》的刊刻源流,即 首刻于陆建瀛,继为潘祖荫刻入《滂喜斋丛书》的赵、管等"补辑"本,最后又有孙憙刻本。今人欲了解金鹗礼 学研究成果,须将孙憙刻本与潘氏本的《续补遗》结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14,(6):22-22
<正>近日,104岁高龄的省参事室参事金振声(右一)向四川省档案馆捐赠了《临床验案选》手稿1册(48页)、书法作品2幅和书法印章印谱1册(51枚)。11月20日,省档案局副局长张辉华(右二)专程前往金振声参事住处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等,并对其向省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乐只室印谱》集存了自赵孟烦至吴昌硕的诸多名家印章,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风貌,并融汇了编者高络园对印章篆刻的独特认识;其钤印之朱红印蜕与拓印之黧黑边款相互辉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因其成书时即只有三十二部,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存世之书更为罕见,因而又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藩佚文《毛诗物名释序》《刘希仁文集序》两篇,为江藩《炳烛室杂文》《半氈斋题跋》、王欣夫辑《炳烛室杂文补遗》、漆永祥辑《炳烛室杂文续补》等失收。《毛诗物名释序》为焦循《毛诗物名释》而作,时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藩二十八岁。据之可知江藩尝撰《毛诗名物解诂》一书,惜未竞业,亦无传本。嘉庆二十五年(1820),阮元刻印《刘希仁文集》,江藩为之撰序,从中可见清人对刘珂其人学问与文章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篆刻和印学爱好者,最惬意不过的事大概就是在闲暇之时,手捧一本精美的印谱细细地品味了。那些凝结了历史的轨迹和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鲜红印作,或端庄秀丽,或奔放奇崛,或破或残,莫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个中乐趣,大有“吉金一握珍如许,不羡黄标百万泉”之意。以元朝吾丘衍《学古编》为滥觞,印学大兴;明清以降,江印成集之风日盛,各种印章谱录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一方面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另一方面,却也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世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解读钱锺书私人印章和杨绛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戈革篆刻印章集成》印谱,结合钱锺书、戈革两位先生书信、回忆散文,以及后辈学人纪念文集等相关史料,以时间为序梳理钱锺书与戈革二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赠印为媒的初次来往、80年代以典故为由的深入交谈和90年代以爱好为缘的赠送寿礼等交往过程,梳理考察这段未曾谋面的文人之谊。钱锺书对于用章、收藏的精心筛选,二人讨论学术、谈诗论文、追溯典故的书信,均体现出他对戈革这位后辈的欣赏与认可。二人交往细节也为研究戈革其人其事、研究钱锺书为人处世、治学交友提供一点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书印蕴藏于浩如烟海的传世藏书当中,是未经发掘的宝贵学术资源,具有版本目录、历史文献、语言文字、篆刻图画等学科价值.广东藏书印是研究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以从古籍、古籍图录、古籍影印本、印谱及网络资源对广东藏书印进行搜集.藏书印的整理包括印文释读、材料筛选、数字处理、编写传略、分类编目5个环节.编辑《广东藏书印谱》、出版《广东藏书印书影》和建设广东藏书印数据库是利用广东藏书印的3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慎园吟草》十卷 卢弼撰 稿本 十一册卢弼 ( 1876 - 196 7)字慎之 ,号慎园。湖北沔阳人。直隶提学使卢靖弟。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 ,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曾任国务院秘书等要职。覃思著述 ,专治三国史 ,著名史学家。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及《三国志地理今释》等。著有《慎园文选》及《慎园笔记》等。与兄卢靖合著《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 ,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刻》和《慎始基斋丛书》。以 91岁高龄在津门病逝。此书一…  相似文献   

12.
清代印谱,存世者众,比较充分地显示着当时篆刻艺术的传承与成就,并且折射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气与面貌。本文选取《汉铜印丛》、《西京职官印录》、《思武堂古印存》、《松雪堂印萃》、《清承堂印赏》等五部虽非最为著名但各具特色的印谱,分别叙考,以期借一斑以显全豹,进而探究清代篆刻的艺术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朱有燉为明代颇为重要的文学家,其交游对其生平思想乃至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心路历程、社会生活的反映,朱有燉诗词文集《诚斋录》原刻已佚,嘉靖本为其后裔据周藩原刻重刊,系最接近原貌的版本。结合相关史料文献,通过对嘉靖本《诚斋录》所收诗词文的解读,相继考知与其交游或相关人物有张古山、溥洽南洲、古峰禅师、杨曜宗、朱仲安、邢旭等六人,并于文末对考之未详的周藩纪善余士美之父静学翁作了相应补证。凡此,为深化朱有燉交游进而为其生平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原名文聪,笔名天明等,室名松雅斋,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民立报》记者、编辑,并担任孙中山秘书。1917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其间参加《新青年》撰稿、编辑工作。1927年创办安徽大学,任校长。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教授。撰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斠补》、《三馀札记》、《宣南杂志》、《群书校补》及译作《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论  相似文献   

15.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徐恕(1890-1959),湖北武昌人。原名急,字行可(亦以字行),号强誃,室名知论物斋、箕志堂、藏楼斋、藏棱斋。收藏古书近十万册,又收藏书画、印章、铜镜等文物七千馀件。新中国成立后尽数捐献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清代《易》学的代表作,其版本有有获斋本、思贤书局本及三余草堂本三种。本文详细查考了三种版本,特别是利用了国家图书馆藏有获斋本,对《纂疏》的版本系统、特点作了分析,认为现有《纂疏》的影印、排印本,多选择三余草堂本作为底本,未反映该书的原貌。如有重新整理《纂疏》的可能,应当选择初刻本有获斋本作为底本。  相似文献   

18.
汪启淑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藏印家。他所汇集的名家印谱——《飞鸿堂印谱》,包含极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初皇室剧作家朱有墩(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木肃)的长子,字诚斋,号全阳子、全阳翁、兰雪轩、老狂生、锦窠道人、锦窠老人等,谥"宪"。朱有燉一生著述颇丰,有31种杂剧,《诚斋录》四卷,《诚斋遗稿》一卷,《家训》一卷,《诚斋乐府》两卷,《诚斋集》三卷,《牡丹谱》一卷,《东书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笔者曾撰文提出,《西游补》作者不是董说,而是董说的父亲董斯张。主要证据有四:第一,《西游补》明崇祯刻本署"静啸斋主人著"。静啸斋是董斯张的室名别号,董斯张的诗文集多用静啸斋命名,如《静啸斋集》、《静啸斋存草》、《静啸斋遗文》。董斯张评点冯梦龙的散曲《怨离词》就用别号"静啸斋"。静啸斋与静啸斋主人实为同一人。第二,董斯张的好友闵元衢作《祭董遐周文》,明确记载董斯张曾作小说。祭文云:"假使伏生之年,其所著诗文以迄稗官,未知与用修、元美孰多,而乃月犯少微,偏应吴中也。胜可悼哉!""稗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