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融合战略进入新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定到实践中全面铺开,学界的县级融媒体研究也呈现集中爆发趋势,主要集中在阐释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精神要义和政策逻辑、问题和路径研究、建设模式及架构探讨、业界经验和个案介绍四个方面。总体上,当前县级融媒体研究停留在"为建设而建设"的层面,而嵌入治理现代化视角的研究层面没有充分展开,研究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发展迅速,县级融媒体建设已在全国展开,但普遍存在内容原创性不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县级融媒体内容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当前县级融媒体本土化传播策略,以期为县级融媒体内容传播提供新思维、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罗静昱  马文斌 《今传媒》2022,30(2):33-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国各地县域积极响应,积极探索县级融媒体建设路径,成效显著。界首市作为安徽省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打造了"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的县级融媒体矩阵。但在其融媒体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体制机制僵化,缺少专业人才;二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三是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对此,笔者提出了三条相关对策:一是打破体制束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三是学会"因地制宜",增强服务力。  相似文献   

4.
张健  刘扬 《传媒》2021,(22):38-40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关心的议题.本文基于对"舟融体"的分析,剖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共享模式."舟融体"的模式主要包括: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改造融媒体生产流程;以短视频为突破口,提升融媒体品牌影响力;以新型理念为引导,打造融媒体共享联盟.  相似文献   

5.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明了深化县级媒体融合改革方向.在当前深度推进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坛特色的媒体融...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是现代化的传媒概念,在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层面上,"融媒体"则是被理解为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影响下,县级电视台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够帮助县级电视台拓宽传播路径、缓解资金和人员不足、实现内容创新,转变县级电视台的传播理念,突出县级电视台的服务属性,完善县级电视台在现代媒体环境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娇 《传媒》2019,(2):76-78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县级媒体来说,可以助其冲出生存困境,提高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打破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已涌现顺义模式、江西经验、玉门样本等较为成功的典型。未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应在融合思维、融合内容和融合战略上作出更加全面的布局。  相似文献   

8.
张晓源 《采.写.编》2023,(12):117-119
本文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视域出发,研究高校融媒体建设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首先文章指出高校融媒体建设是时代所需,是现实所需。在此基础上,我国高校融媒体建设现状存在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链不完整、舆论监管能力差、尚未形成专业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文章指出高校融媒体建设的三条合理路径,一是构建院、校、社会三级联动,打造“新闻+服务”平台,二是加强舆论信息的把关,打造高校融媒体舆论责任制,三是打造专业的、闭环式、开放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2018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自此,县级融媒体建设第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目前,全国县级融媒体布局正"全面发力,多点开花"。本文旨在通过对县级媒体发展现状的梳理、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建设和展望三个方面展开,希望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当前加强和巩固舆论阵地的首要任务,也是媒体"四力"在基层媒体中"下沉"传导的主要渠道。本文选择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环节,以内容生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内容生产的核心。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新闻+"运营模式,从"党性"、"用户"、"本土"三个关键词入手,把媒体变为平台、把资讯变为服务、把读者变为用户,探索县级媒体从单一的新闻宣传向综合性的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路径,从而为基层用户提供基层党建、实时资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智慧生活、电商平台、品牌服务七个方面的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1.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面临媒体定位失焦、体制机制屏障、市场对接失源等问题,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注重平台治理、因地制宜与价值共生,从以人为本、技术升级和顶层设计三方面转型升级,搭建县级信息枢纽平台,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县级融媒体改革体系,不断实现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的双重价值,助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芸 《青年记者》2020,(12):58-59
作为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在全国全面铺开。县级融媒体对于整合县域新闻资源,促进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打通基层新闻舆论"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内容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硬核",是主流舆论阵地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琨  宋晓楠 《今传媒》2023,(1):49-51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势不可当,这一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着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县级融媒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媒体人才的缺失始终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专业全媒体人才,这对传统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转型为例,分析了国内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导致其人才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级融媒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4.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正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甚至与当地政府联合,创建特色融媒体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经历过广播、电视台的辉煌,也赶上了网络的冲击与挑战,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在"加速度"发展的时期,探寻新时代融媒体的发展与实践路径,成了各地实践过程中亟待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深入总结我国媒体融合转型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剖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理论关系,梳理县级融媒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路径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县级融媒体建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在从机构相融到内容相融过程中,传统媒体平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革故鼎新,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和融媒体资源,育好新机、开好新局,不断创新,实现媒体经营上的兼容并蓄,为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论述了融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增强,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努力建设"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并将其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融媒体中心是宣传科普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融媒体中心可以引导基层舆论效果;满足基层群众的生活所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突破思维壁垒、接受市场考验,让媒体真正实现融合。本文针对目前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旭鑫  李元有 《声屏世界》2022,(4):95-97,107
县级融媒体是党领导下的县域新型主流媒体,承载着引导和服务群众、打通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基于新闻叙事和话语理论,文章以国内若干县级融媒体的服务性新闻为案例,运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法,重点探讨县级融媒体服务性新闻的话语模式与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增强基层媒介宣传能力、带动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紧迫要求,也是统一思想认识,汇聚社会各界共识的现实路径。文章从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点问题出发,剖析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的痛点难题,提出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程的基本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前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的中心工作。本文分别从融媒体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推动解决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