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OTT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域的重要传播形态,其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传播形态以及传播内容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变化。由于OTT模式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使得其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则应依托OTT模式不断创新,才能在数亿用户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文化在构建社会秩序和国际秩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曾妍 《今传媒》2017,25(10)
新常态下互联网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发挥着驱动和引领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还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战略措施.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变革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模式和途径.网络亚文化作为依托互联网的新生代文化,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生存与发展,寻求与主流文化共同唱响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互联网+"环境的特性入手,归纳分析网络亚文化的发展现状,着力探索其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媒体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智媒体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传播格局已然形成,互联网生态系统在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升维为主流互联网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主导舆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信息海量、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用户开始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4.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信息环境的变化,也给政策传播提出了新需求、新挑战。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了近20年来我国政策传播的热点议题及研究框架,总结了国内政策传播机制演变与媒介进化水平相关的阶段性特征,聚类归纳了价值观念、机制模式、策略议程和效果反馈等四个重点议题。为适应媒介的人性化趋势,进一步满足公众民主参与和政策信息需求,聚焦重点议题提出了未来政策传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首先提出健康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籍由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当今,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组织传播的重要手段,致使媒介生态格局俨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在新媒体逐渐重构传播格局的今天,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逐渐迁移,会带来传媒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研究健康传播对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和重构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信息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组织传播的范围,这就为组织的有效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媒体语境下,组织传播学应着重探索媒介传播形态的新变化并引导其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信息的有效健康传播。本期“组织传播”立足新媒体,深刻剖析互联网社交平台下健康传播的发展机遇,阐述新媒体时代社区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同时分析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从弹幕传播的主体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对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节奏的把握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媒体传播格局下的组织传播实现健康传播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7年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施行.两个“规定”的出台,旨在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和群组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助于维护国家公共领域安全和个人隐私领域的保护.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给国家安全、社会生活和个人隐私带来各种压力,分析信息平台的传播模式、传播属性和传播特点,有助于促进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共享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依据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用户不仅能随时随地地收看新闻信息,还能依据自身的新闻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便捷快速的阅览新闻。鉴于此,本文就新闻传播视域下互联网新闻媒体平台给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如何根据互联网技术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打造新媒体矩阵突出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盛瑨  张殷博 《出版广角》2015,(15):32-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人类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阵地的信息传播时代.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交互性较传统媒体有了极大的提升.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只有积极寻求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于自身的发展之中,才能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近30年的历程中,新职业群体呈现出明显的演变规律与阶段性特征。对标互联网技术变革周期,本文以10年为一个阶段,将中国新职业群体3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990年代:Web1.0时代——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的新职业群体出现;2000年代:Web2.0时代——以个人站长、自传播、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职业群体爆发;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以APP和小程序为基础的服务平台新职业群体蔓延;2020年代:智能物联时代——以数据、智能化为基础的千行百业新职业群体发展深化。立足当下,新职业群体的成长源于技术、产业、观念与政策的耦合联动,表现出劳动的媒介化、媒介的劳动化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文本、语境、信源和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选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机制.它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媒介体验和个体偏好的同时,也常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微博等群体传播中,用户对机构的关注,意在信息与知识;对个人的关注,则意在情感与其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往往伴随着对意义的选择性理解.群体传播的特性,使得用户的意义理解由理性趋向感性,由感性趋向情绪化.互联网群体传播非中心化、非组织化等特征,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混杂在一起.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每个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本、渠道与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使大众传媒的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新媒体都是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传播的,主要以人际关系和有一定类似属性的群体作为立足点进行传播,本文主要对现今互联网文化、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展开分析,并对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传承模式已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何让受传者在新环境中入脑入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研究从受众体验角度出发,以共情传播为视角,选取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线上展馆,探索了线上文化传播模式下的文化传承规律。研究发现:在感同身受的文化传播中,受众先后表现出体验感知、情感共鸣、记忆延伸的层层递进规律,表现出共情传播发生、共情传播过程和共情传播效果三阶段身心记忆逻辑。  相似文献   

15.
刘宏 《今传媒》2013,(1):11-13
在中国,随着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引人注目,群体传播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革新为大众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和沟通渠道,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群众的社会交往范围。特别在新媒体时代下由群体传播产生的传播效果的不同以及群体传播对社会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重视。本文对群体传播的概念和类型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且着重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中群体传播的种种变化,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剖析我国群体传播的特征和模式,提出了关系传播等新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传播革命,公民拥有了信息生产的主动权。而这一格局下的网络舆论也塑造了一批新型舆论主体,他们在网罗性极强的互联网平台上分化而类聚,产生较突出的"群体极化"现象,为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监督带来一定困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以微信、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度的用户黏性,是各类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潮生成、交互的主阵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电视媒体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就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新环境,创新公共传播话语体系。善于利用移动小屏的传播优势做文章,反哺大屏,持续提高电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张思思 《新闻战线》2022,(7):104-106
短视频的社交特性和用户交互性,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信息泛滥,侵权问题严重,知识产权亟待保护;传统运营模式难以为继,商业模式亟需融合创新。多元传播生态下,应以短视频为抓手,丰富新闻传播业态,精耕优质内容;重视用户体验,凸显情感因素;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全媒体记者转型;以“1+N”模式,打造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9.
李华莹 《中国编辑》2018,(10):66-71
众多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正在积极投入到APP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中来,通过内容创业的方式,找到了企业和组织发展的新通道。越来越多的用户也通过APP产品改变了信息消费模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文章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传媒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视角,对内容创业类APP的生产和传播模式进行了观察。总结出内容创业类APP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最后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21世纪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其广泛的受众群体和便捷快速的传播速率,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活力。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有效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传播对象,增强了传播效果,同时拓宽了传播平台,可见互联网数字化传播方式是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最明智的选择。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平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互联网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