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斌 《湖北档案》2022,(2):56-59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1909年,任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张謇辞官回乡,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倡导实业救国,新办新式学校,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同时,他还兴办了大量慈善及公...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影响南通近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人物。南通近代建筑的大规模出现直接建立在以张謇为核心的士绅精英群体成功经营实业及社会事业的基础之上。张謇"通官商之邮"的身份及其特殊的建筑旨趣是南通近代建筑广泛兴起及具有中西合璧形态特征的源发动力。  相似文献   

3.
黄菊盛 《档案与建设》2003,(3):35-35,39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于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鮞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他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在南通办起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等学校。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他派学生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即协助张謇、张鮞办起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预科1年…  相似文献   

4.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 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在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5.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殿试状元。甲午战败时,主张兴办实业及革新教育。民国建立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等要职。张謇四岁时随舅舅进城到城隍庙玩。舅舅教他见了城隍爷要跪拜,但他进庙到神座前准备下跪时,神像突然倒了下来,把他吓一大跳。此事传开后,大家都说张謇定非凡人,因为连城隍爷都不敢受他拜。张謇从小抱负不凡,读私塾时,老师出上联"月沉水底",他对以"日悬天上"。又一次,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真     
南通市档案馆为《菊师情深》提供档案近日,南通电视台《江风海韵》栏目正在拍摄专题片《菊师情深》,南通市档案馆向电视台提供了馆内保管的张謇在无锡读书时使用过的部分实物,积极配合专题片的拍摄工作。“菊师”本名赵菊泉,江苏无锡人,曾任海门督导,张謇曾师从赵菊泉,并在无锡赵菊泉家读书一年多时间。青年张謇在赵家读书时有专用书房,高中状元后,赵家将此房原样保持,不作他用。张謇之孙张绪武曾为赵菊泉住宅题写了匾额“张謇读书处”。南通市档案馆在得知线索后,立即着手征集张謇在无锡读书处遗留下来的有关档案,得到了赵菊泉后人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7.
张謇逝世90周年了.今天,人们来到南通,仍能见到张謇留下的许多事业,也处处感受到当地人对张謇的崇敬感激之情,然而很难想象90年前张謇逝世在南通造成了空白而引起人们的迷惘甚至惊慌,很难想象当时在江海大地乃至全国引起的震动.让我们翻阅当年报章,打开尘封的记忆…… (一) 1926年8月24日,《通海新报》的“南通新闻”于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简短消息: 张啬公逝世志哀 张啬老病状昨(十六)晚忽变,即打强心针无效,于今晨八时势益加剧,牙关紧闭,知觉全失,延至十二时三刻溘然长逝.治丧处设濠南别业,已分电北京、南京、汉口、镇江、上海报丧云.  相似文献   

8.
1911年武昌起义后,苏南地区纷纷响应,迅速光复,革命军兵锋直至苏北地区. 张氏兄弟策动 通州和平光复 江苏的通州,于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宣布光复.1912年,江苏省临时议会议决废府州厅,省以下设县,通州改称南通. 清末,通州是一个偏处江北海隅的中等城市,相当于府一级的直隶州,下辖如皋、泰兴两县.其时,实业家张謇已在通州创办了新型工厂,同时又兴办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10.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作为晚清状元暨近代实业大家,张謇一生主要生活在其家乡南通.袁世凯主政北洋政府期间,张謇曾受邀北上担任了两年多的内阁部长,所历两年春节均在北京香山度过,与香山结下不解之缘.张謇喜爱香山,也曾有过在香山建造私人别墅的想法,但并未付诸实施.现存相关文献所谓梯云山馆为张謇私人别墅,均为失察之论,本文结合《张謇全集》等相关资料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久所共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父实业”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兴办实业之余,分暇于教育,“梓乡兴学风规盛”,“化雨功成有后贤”,作育新民,厥功至伟。荣氏兄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虽然难免时代局限,然其间包蕴不少可取之处,有待我们研究、继承。《荣吉人先生纪念碑》便是荣氏兄弟捐资兴学、教泽流长的历史见证,本文对此作一番考释。(一)《荣吉人先生纪念碑》现保存在无锡市公益中学,其大部完好,略有缺损。碑石系青石质地,长83cm、宽35cm、厚9cm,刻有428字。字体为楷书,雍容方正,娟秀清丽。碑文如下:荣吉人先生纪念碑荣先生善昌,字吉人,无锡开原乡人。其殁后一年,…  相似文献   

13.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多次考察通海交界处的吕四场海滩荒地后,张謇论证开办垦牧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经考察,专家认为盐碱地可种植棉花.于是张謇决定废灶兴垦,既可以安排沿海地区大批的劳动力,又可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张謇等筹资兴办的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开垦荒滩,修筑海堤,经营盐业,垦牧植棉,开办工厂,兴办教育.张謇把人生的坐标从做官转为脚踏实地办实业与教育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所撰文稿先后被《张季子九录》《张謇存稿》、1994年版《张謇全集》,尤其是2012年的新版《张謇全集》集中收录,得以流传并供学者研究.但因张謇一生撰文无数,加之张謇研究热持续高涨,学者搜寻其散佚文稿的兴趣依然不减.即使在新版《张謇全集》出版后,仍有部分张謇散佚文稿被陆续发现.而在最近两三年面世的张謇文稿中,其中散佚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散佚经历颇为独特,学者非常关注,蓦然隔海眺望才见踪影的一篇文稿,恐怕非张謇壬午年(即1882年)写成的《朝鲜善后六策》(以下简称《六策》)莫属!我聊感庆幸的是,自己长时间坚持参与搜寻《六策》,屡屡碰壁,终于发现《六策》在海外的藏身之处,并促其回归张謇的故乡南通.  相似文献   

15.
1918-1924年,中国国内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张謇出于多重考虑,对时局高度关注,发表过各种看法和主张.每当战争前后,张謇便开展以“和平”为主旨的劝说和呼吁活动.张謇在开展和平活动中有着多重身份.作为士大夫,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忧国忧民情怀;作为商人,张謇致力于维护商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秩序;作为个人,张謇力图保卫南通地方的自治事业.  相似文献   

16.
李禄峰 《兰台世界》2013,(10):121-122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其实业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而进一步发掘其对中国近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謇先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始者和热心提倡者,也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者和奠基人。他开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中国博物事业发展中的先锋。从此以后,社会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设立开始加以注意,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也逐步为世人所重视,全国各地出现了兴办博物馆的高潮。在南通博物苑的影响和推动下,1912年北京在国子监筹办历史博物馆(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1914年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张謇在水利教育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于1906年和1908年在通州师范学校附设测绘科和土木工科,1915年3月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年8月制定《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章程》。张謇兴办水利教育的活动,有力促进了我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发展,为我国近代水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实业家张謇以好友张相文为纽带,通过参与筹建、运营西通垦牧公司而参与河套屯垦事业.在西通公司兴办及经营的过程中,张謇凭借手中掌握的经济及政治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西通公司的处境日益艰难,最终失败.这一结局说明边疆屯垦事业的振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系统化配合,而不能仅仅依靠热情与感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艰难过程中,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导致某些有力人物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状元办厂” 闻名于世的张謇就是其中之一。自1899年通州大生纱厂开车出纱始,张謇在江苏通海地区办实业、办教育的大举措即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研究其人其事的兴趣也经久不减,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举行了三次,收录论文231篇,可见,张謇研究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抗拒的学术魁力。 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张謇研究专家,他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