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蝶 《新闻世界》2013,(2):70-71
公益广告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美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为基础,探讨仪式观视野下公益广告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娜 《东南传播》2018,(4):132-135
作为重要的电视媒介仪式,央视春晚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国家责任,春晚公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也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功能,通过饱含中国元素的表达,春晚在全国观众以及全球华人群体之间形成重要的情感纽带.具体而言,春晚公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包括具象的中国元素和抽象的中国元素,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文化认同以及情感凝聚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再造传统群体仪式,虔诚塑造媒介仪式,对于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遗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追根溯源,公益广告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加年代初的美国.而我国公益广告的起步相对较晚,时隔半个世纪以后,贵阳电视台于1986年播出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是中国第一条专业化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的诞生.而1987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的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公益广告栏目,成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中央电视台巨大的影响力,各地电视台也纷纷效仿开办电视公益广告专栏,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广角镜>、重庆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等等,在各级媒体的努力下,"公益广告"的概念从此逐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公益广告对于一个品牌的推广来说,也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坚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支持公益广告,自身品牌形象也会随之大大的提升。稻花香为什么坚持公益广告传播策略呢?一、中央电视台政策的引导2011年12月,在央视2012年公益广告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  相似文献   

6.
刘敬 《东南传播》2021,(8):127-130
结合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中对仪式的有关研究,借鉴维克多·特纳提出的"类阈限"理论提炼出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微信空间中类仪式传播的分类和特点、功能与属性.根据微信用户对互动仪式参与意愿的高低和参与仪式后造成的影响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两个变量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类仪式,最后提炼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四种基本功能并指出了其功能的同一性即仪式的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追溯仪式的概念,考察了仪式传播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比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引进和解读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虽有部分研究开始尝试用民族志等方法对中国本土的仪式传播进行研究,但民族志方法的把握与具体问题的展开还存在明显不足。本文认为传播研究既要重视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又要正视仪式传播与传播仪式观的差异和联系,在传播仪式观的启发下研究具体社会情境中的仪式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仪式——《新闻联播》的传播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象征的<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本文运用传播文化学理论,以"国家仪式"的视角,分别从电视仪式与政治权威秩序的确立,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建构三部分,论述<新闻联播>的政治秩序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及身份认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罗奕  梁煖 《传媒》2017,(10)
自2013年起,每年在央视春晚期间播出的系列公益广告均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作为仪式化传播的组成部分也发挥着文化维系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以2017年央视春晚期间播出的公益广告《包住篇》为例,运用符号学研究方法,分析该广告是如何在贴近现实的语境下,运用富有张力的符号系统唤起民众联想,实现"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文化建构和维系.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下来,成为各自民众生活与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因在于其中所蕴涵的象征民族精神源头的坚固的信仰。而传统节日的各类仪式则是信仰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以仪式传播与媒介仪式理论解释传统节日、仪式、传播与信仰共享、消解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中国传统节日的信仰缺失之因,从群体仪式传播和媒介仪式传播两个层面提出利用传统节日资源重塑民众信仰,构建精神世界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8)
仪式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仪式功能多维度地体现在社会整合、体现象征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展演等方面。广告是一种仪式,广告传播是一个与消费者共享意义和对现实仪式性建构的过程,重新认识广告的仪式性本质并凸显广告的仪式功能,既是对广告本源的回归,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提升广告传播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范莹滢 《青年记者》2017,(24):86-87
法治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有别于以推销获利为目的商业广告的广告模式,它是由社会公共组织发布的为社会服务的广告,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在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播出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是第一条电视公益广告.1987年,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开设了第一档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之后公益广告便在中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仪式的角度解读乔布斯与苹果公司是如何被“神话化”,如何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准宗教”。其中“果粉”们的狂热可以让他们彻夜排队等候购买新产品,而每一次的排队渐变为一种仪式。媒体对于乔布斯逝世的海量报道更是让传播显示了仪式的隐含意义,受众在这场传播仪式中确认着、接受着并塑造着苹果的神话。无论是“果粉”们主动参与的仪式,...  相似文献   

15.
媒介发展对仪式的影响及媒介仪式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符号和媒介偏向的变迁,探讨仪式和媒介仪式以及他们发挥社会化功能的机制随媒介的变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媒介变迁促进了仪式的发展;时间偏向的媒介加强了仪式的历史性;空间偏向的媒介为仪式向媒介仪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广播是转变的起点;同时空间偏向媒介的及时性、扩张性弱化了仪式的历史性和重要性;第三,媒介仪式扩展了仪式的传播空间,加速了仪式世俗化、观众和表演者的分离、仪式主题变异以及受众对仪式价值的评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杨惠  戴海波 《现代传播》2019,(10):30-35
作为一种规范化、程序化、规模化的象征符号传播实践活动,政治仪式通过对符号的编码、展演,仪式的精准操演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并潜移默化地将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内化和宣展,成为构建政治认同的最重要途径.当下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新媒体空间文化的多元化、全球化以及信息的失真性均对政治认同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威胁,也愈发凸显出政治仪式的重要价值.以建国以来的阅兵仪式为考察对象,尝试从仪式主题、仪式符号、仪式操演、仪式时空四个层面对政治仪式推进政治认同的逻辑关系和路径进行理据性分析,以期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实践、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性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徐占品  樊帆 《今传媒》2011,(11):74-75
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哀悼活动为例,认为哀悼仪式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既是电视媒介新闻功能的客观需求,也是扩大仪式效果的必然选择。电视媒介对哀悼仪式的呈现是通过表现唱礼者、演礼者、观礼者来实现的,其中演礼者必不可少。按照对仪式进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媒介呈现仪式的方式分为再现仪式和制造仪式,电视媒介一般通过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来再现仪式或制造仪式。  相似文献   

18.
周文 《现代传播》2008,(2):86-88
本文从人类的各种古老仪式、民间仪式、日常生活仪式、节日仪式、庆典仪式等出发,提出"民族国家仪式"的概念,呼吁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指出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结合仪式的有关特点,文章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研究,重点是对精神文化内核、具体表现模式、电视传播等的探讨.本文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作了初步的探究,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焰 《北京档案》2005,(1):32-33
国庆阅兵是一个国家极其隆重的大事,是国威、军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多次阅兵仪式.毛泽东在这里多次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将士.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官兵都把能到天安门前接受毛主席检阅作为最大的幸福,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部队的镜头也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