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文言文选编起步早,篇目多。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这样,能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爱上阅读文言文,自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手段。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引领学生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可从儿童化诵读、儿童化理解、儿童化思维、儿童化表达等方面展开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阅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意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感知文言文的语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文化血脉的纽带。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选编的数量。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淀语言、形成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解读教材,读懂编者意图;同时,要梳理教材课后练习题,发现文言文编排的序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诵读、感知、思维、拓展等策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言文的艺术魅力,从而理解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从儿童视角出发教学文言文,契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时,教师从丰富读的形式、活化内容理解以及设计丰富的写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能让文言文课堂显得更加活泼,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开展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统编本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较原人教版在选文数量、选文篇目和选文编排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传统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人所共知的诟病,要教好统编本初中文言文,必须以诵读为手段,以语文要素为教学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终极目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朗读和阅读理解,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引发冲突、搭建支架、多元联结以及拓展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体验文章的思维方法。这样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自觉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一种启蒙学习,能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特征的了解,为中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教学定位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策略,通过朗读、积累、运用等途径,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自觉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事物的特点,从关注学生的朗读、关注学生的思维以及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教学,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由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阅读向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过渡提供支持,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基。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大幅度增加了文言文的篇目,为的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多停留于诵读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难以达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对此,教师需要在文言文教学的生字学习、文本诵读、意蕴挖掘、想象补白等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在教学这些文言文时,教师要把握教学要领,明确教学的关键点、梯度性;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跟着读、表演读、诵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表达规律、语言特点等,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在理念上虽已达成“言文合一”“四文合一”的基本共识,但文言文“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是什么关系,孰轻孰重,却因教师对其内涵理解不同,而在教学中呈现出不同样态。本文基于四点理由,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欣赏”的观点:一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学作品;二是前辈语文大家和当代优秀教师都自觉将“文学欣赏”作为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三是新课标及统编教材对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文学欣赏”要求;四是素养立意的文言文阅读测评需要教学与之同步。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数量大幅增加,且开始时间提前。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编排有文言文。文言文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易学,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推门、方法铺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通过适当拓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踏上文言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75篇(段)的古诗文,而统编语文教材也选编了12篇文言文,说明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四有”——有“谱”、有“标”、有“法”、有“延”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对学习目标进行定位、对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对学习作业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积累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验文本情感,使学生爱上文言文,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秋雁 《学语文》2023,(5):23-25
<正>【单元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为“至情至性”,所选篇目为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通过本单元研习任务群的目标引导,既要关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获得,也要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分析】《陈情表》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讲课文。  相似文献   

16.
石丹 《湖北教育》2024,(3):11-12
<正>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文言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记诵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表现。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拓展传统文化内容,从传统文化素材中发掘新的育人价值,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素养。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笔者执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时,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展开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比重,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教师通过设计并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根据课前诊断性检测结果进行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文的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学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阅读方法,领悟文言文蕴含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是新课标第14个学习任务群,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自然担负起"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通过深入研究高中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20.
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于2016年应运而生。至今,全国卷Ⅲ在文言文阅读命题形式和内容上初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色,逐步呈现教、学、考有机衔接趋势,对部分地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发挥积极导向作用。诚然,在语文新课标修订、统编教材投入使用等新发展趋势下,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顺势调整教学,有效落实文言文选文在提高学生文言知识储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