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在纵向上继承了我们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了欧、美、俄等国讽刺文学的成功经验。如果说鲁迅“五四”时期的部分小说——《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幸福的家庭》等优秀作品,开了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那么,现代讽刺小说的相对繁荣,则是在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沙汀和张天翼,便是这一时期在讽刺小说创作上成就显著的两个重要代表。沙汀是主要致力于鞭挞假、恶、丑的作家,素以刻画人物见长。他在解放前的小说创作中,写得最多、最活、最有时代特色的,主要还是国统区农村中的中、上  相似文献   

3.
“五四”一代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探讨妇女解放的舆论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而且在当时。在今天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今天已经获得解放的妇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仍具有相当深刘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4.
程莎 《文学教育(上)》2009,(20):101-101
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诞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五四”时期。在这个提倡“人的觉醒”,“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女性文学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波”女性文学先驱作家中,丁玲总是不能被人忽视的。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形象一莎菲。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是表现妇女主题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多角度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的深重压迫,特别是思想和精神上受到的毒害,集中反映了“五四”人性解放的思想,而又把对妇女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鲁迅先生这方面的作品,也是对近年来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但"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新时代,给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小说在形式、叙事、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了革新,这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小说的多样创作上.本文试图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出发,分析小说理念的刷新和创作上的多样探索.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时期,是文学启蒙的时期。此时许多的青年作家开始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而“问题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雏形。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展示现实主义的特性,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8.
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 最早把象征主义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190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译介了俄国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正象其它文学思潮和流派一样,纷纷介绍到中国来。鲁迅、沈雁冰、郭沫若、周作人等人或在理论上提倡,或在翻译中介绍的“新浪漫主义”,即西方现代主义。有关这方面的译介,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陶履恭的《法比二大  相似文献   

9.
“感伤主义”在中国小说从晚清到五四这一时间链条上形成了一条虽曲折但脉络清晰的轨迹。与西方相似,在“中国感伤主义小说”与“小说叙事形式嬗变”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某种内在、互动的关联,晚清至“五四”的感伤主义小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为中国小说“感伤主义”长链上相互联结的重要三环,吴趼人的《恨海》,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碎簪记》以及郁达夫1927年前的中短篇小说,贯穿了中国小说叙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整个过程。出于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它们在运用各种现代叙事技巧上经历了由拙笨到自如的艰辛历程。感伤主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类型一道,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我国“五四”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对我国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弗洛伊德文学观,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上,曾诱发出一种文学观念、文学技巧、文学情趣的变革。从而说明“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新文艺潮流接轨,其创作成果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化五四“人的文学”的研究,弘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文精神,这一研究课题受到当前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新近出版的文学研究著作《五四小说与人的文学》(黄健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对这一重大学术研究课题作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是近年来五四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2.
<正>1979年第5期《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忆“五四”,访叶老》,老作家叶圣陶畅谈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以及他本人创作活动的一些情况,特别介绍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前从事文言小说创作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了解当时文艺界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从发表于1914年的第一篇文言小说《穷愁》算起,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活动至今已六十七个年头了。在漫长的年代里,作家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而且,他创作的文言小说在旧民主主义文学中留下了踪迹,给辛亥革命以后荒芜的文坛增添了一丝生意。他是从近代文学转向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五四同时代的一些老作家相比,叶圣陶  相似文献   

13.
<正> 关注妇女命运,探求她们的解放道路。是我国现代作家普遍重视的一个创作主题。鲁迅是这一主题景初的开拓者.他的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等,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展开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和“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不幸命运,他以忧愤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有一位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并享有齐名之誉的女作家庐隐。那时候,“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周乐山(《悼庐隐女士》)。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她留下了篇幅众多的小说、散文,真实展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下一部分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表达了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光明境界的心声。茅盾先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现在不少人认为是一个小说流派。这种看法值得商榷。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里说:“在作品中间装进一套新思想的议论是那时的流行风气”,“那时大家正热中于‘人生观’——觉得一篇作品非有个簇新的中心思想不可……当时此种‘注重思想’的倾向,压力是很大的……那时我也是‘问题小说’的热心人。”可见,茅盾是把“问题小说”看作当时盛行于新文坛的一种进步的创作风气;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特别是自传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个体解放、自我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自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和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尤其在193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期自传的面貌和品格发生的显著变化,代表着中国自传的渐趋成熟,也体现了现代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鲜明特征与时代的变迁。现代自传的这一勃兴,构成了中国自传史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特别是自传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个体解放、自我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自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和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尤其在193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期自传的面貌和品格发生的显著变化,代表着中国自传的渐趋成熟,也体现了现代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鲜明特征与时代的变迁。现代自传的这一勃兴,构成了中国自传史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8.
翻开“五四”时期出版的《小说月报》、《华严月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等一些杂志,“庐隐”这个名字就会赫然跳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勇于探索文学真谛、勤于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中国新文学上第一代的女性作家,理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引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十分遗憾,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版的一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却很少有人提到她的名  相似文献   

19.
冯沅君(1900—1974),笔名淦女士,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重要小说家,后来的著名文学史家和教育家。她于一九二二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卷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小说集。冯沅君的小说虽然为数不多,创作的时期也很短,但却以大胆勇敢反映五四初期广大青年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斗争出名,她的作品真实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她们坚决、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五四时期一些女作家中独具特色,得到鲁迅的重视和肯定。然而,解放以来,她的作品很少有人研究,有的现代文学史虽偶尔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本文试图研究一下冯沅君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一下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