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纵观当今流行歌坛,国人传诵百年、千年的古典诗词和歌词结缘的趋势,正在被听众所作者在创作中继承了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借鉴了古诗词的体式用语,运用了许多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文章将从当代歌词与古典诗词的渊源、内容形式的继承、表现手法的借鉴等方面,论述当代歌词与古典诗词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3.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4.
桃花和杏花因其色彩鲜明、形态优美、寓意独特,被古典诗家广泛使用。桃花和杏花在古典诗词里,有相同的意象意义,但更多的是各有不同的意象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6.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古典诗词之所以具有深邃的审美内涵和动人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它能表现出情景交融的丰富意象.挖掘古典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挥其对学生陶冶、感染的作用,意象解读是一个关键.因此,在语文课中加强古典诗词的意象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理论范畴,是打开诗词美学特质的一把钥匙。深度挖掘意象的外延,对于鉴赏诗词,慰藉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意象历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意象的层次性,更有利于挖掘其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褚金芝  荆琳 《海外英语》2020,(7):118-119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进行诗词的英译.花类意象在诗词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类意象及其蕴含意义,尝试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从花类意象英译时文化因子的处理、译文中抽象的花名与具体的花名互相转化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是文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每一首古代诗词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意象,而且有些意象在许多诗词中反复出现,创设出特定的意境,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从这些意象入手,去了解其文化内涵,寻找其表意规律,对我们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会  相似文献   

12.
梅这一普通景物在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被诗人反复咏叹,赋予了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浓厚的文化涵蕴,文人喜时,见梅更喜;文人忧时,见梅更忧。梅在文人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形成了古典诗词中千姿百态的梅之韵。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与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古典诗词散曲作品所包含的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审美性及其所具有的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多义性等都让许多大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欣赏,甚至困惑。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的教学中,尝试制作、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课件配合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四季的作品,在以同一季节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中意象和意境具有相同或相似性。究其文化根源,主要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传统“文化——心理”的因素,它们在四季诗词的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得四季诗词呈现出叙写的模式化倾向,对于诗词意境的研究不妨从此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王茂基 《甘肃教育》2006,(1B):24-24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别离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而且诗人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时,往往会借助于一些与之相应的具有定型指义的抒怀意象。那么,古典诗歌有哪些常见的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呢?仔细研读柳永千古传诵的咏别名篇《雨霖铃》,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对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与思路 作为对汉语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意象的解读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一席。这里所谓的意象,就是“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中国诗学大辞典》)。衡量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能够准确迅速地解读出特定诗篇中的意象并给予适切的评价。然而,由于古典诗歌语词的陌生、语序的超常以及语义的跳跃、朦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俗语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落花实在也是很有“意”的。中学课本里,许多诗词都写到落花,感受落花这个意象,对正确理解整首诗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首先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内在之意与外在之象的交融。”(南帆主编《文学理论》)这是专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为中学生阅读和文学欣赏的重要阅读素材。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言之志,必须借意象入手,进一步深入到诗歌的意境。文章通过对贾铖虎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例的研究反思,提出古典诗词教学的突破口在于抓住古典诗词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去了解诗人的情感,并提出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被许多诗人作为抒情关照的对象。已有许多评论者立足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别从民俗心理、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拟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生活处境和审美心理特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