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拔河运动,同我国其他传统运动项目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称为“牵钓”。据唐朝人封满所著的《封氏闻见记》载,“囊汉风俗”常在正月望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展这项活动。它的来源“相传楚将以为教战”。推算起来,这项运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拔河运动在唐代得到广泛的开展,不过当时的拔河方式同现时我们所见到的拔河有所不同。又据《封氏闻见记》所讲,唐人拔河,用大麻绳“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在大绳当中地面,“立大旗为界”,并且有人“震鼓叫噪”以助威,比起今天拔河  相似文献   

2.
<正>拔河常采用侧身和后仰两种姿势,前者主要依靠手臂的力量拉动对手,后者则主要依靠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重量拉动对手。在众多的比赛实践中,采用后仰式拔河技巧的队伍胜率较大。在此,笔者介绍一些后仰式拔河的技巧及在比赛中的运用方法。一、后仰式拔河技巧的基本动作1.握绳方法双手手心朝上,两臂自然伸直,肘关节不能弯曲,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双手紧靠在一起,靠近绳子一边的手在前,另一只手在后。比赛时,五指紧握,双手略绞绳,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锚人"(即绳子末端的  相似文献   

3.
拔河     
拔河,据说源于拉纤,最早是水军操练的项目。隋唐以后,在民间极盛行。唐代宫廷中举行过千人参加的拔河大赛,从文人的诗歌中表明,举行拔河是有祈庆丰收的意义。最早的拔河是用竹篾编的长绳,后来用大麻绳。比赛时两队用力拉一根长绳,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获胜。拔河是民间常开展的一项健身活动,有单人对拔和集体拔。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以增强握力和臂力,培养人的坚毅品质和团结协作、协同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下面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奇特拔河赛。甘肃南部的藏族把极其喜爱的拔河赛称为“大象拔河”或“大象刨土”、是用一根粗大的牛毛绳套在双方脖子后面,然后经过胸前至裆下而出,两人臀部对臀部摆好姿势,双手撑地,待裁判鸣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探究为何起源于荆楚汉江流域的拔河活动会繁荣于今甘肃临谭。首先对拔河的源地、时间、形式、目的进行查证;其次,将荆楚之地的扯绳与洮州之地的拔河进行特征比较。最后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出扯绳是由于明初屯田戍边政策而随着士兵落籍当地传入古称洮州的甘肃临谭。洮州元宵万人扯绳这个传承了600多年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顽强传承力超越了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大大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友爱。  相似文献   

5.
郅辽 《钓鱼》2005,(20):41-41
这又是一种无奈。不管是过去的竹竿、江芦竿,还是现在的硬调、超硬调,在深水抛足了钓线和钓位比较低的时候,因风线长度不足,竿一提鱼就朝外冲了。面对“拔河”,控鱼不及用失手绳是一项创造,但它弥补了什么,操作又有哪些失误,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张之晔 《钓鱼》2009,(2):21-21
大鱼中钩后大多往外蹿,但也有斜刺里冲和朝里走的,台钓出现之后,受竿长限制钓手一般取强制鱼回头的方法,因此而有拔河,断线损钩成了家常便饭。台钓引入湖泊水库之后,先是钓竿的后堵增加了一个环日(本和早期台湾制造的鱼竿不带环),用以系失手绳,但除了特别大的鱼才让竿脱手外,一般是不会用到它的,因为它妨碍操作,经常与竿架缠绕。  相似文献   

7.
拔河运动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河是我国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探讨拔河的历史运动轨迹,必须对历史上有关拔河的事实进行全面考证分析,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新的认识方法、研究视角等对其进行再研究。拔河与性文化的关系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只要换个新视角,也就不难发现有关拔河与性文化的痕迹,它既有助于更准确的展现出拔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社会背景,也有助于人们辩明体育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拔河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相传春秋时期,楚、越两国水军交战时,鲁国的工匠公输子(鲁班)设计了一种称之为“钩强”…  相似文献   

8.
趣闻荟萃     
耳朵拔河耳朵拔河盛行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村落。比赛方法很简单,一根尼龙绳的两头各系在参赛者的耳朵上,待裁判员发令后,角逐便在观众的叫喊声中开始。由于耳朵皮肉较嫩,绳子又细,眼着参赛者的耳朵部位由红变紫,其面部表情痛苦万分,直至一方忍受不了这种“折磨”而呻吟倒地,比赛才宣告结束。手指拔河德国小镇密顿瓦尔特的市民们酷爱手指拔河比赛。其方法和通常的拔河方法一样,只不过比赛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绳子各系在运动员的手指上,谁能把绳子的中心点拉过划定的界线,就算获胜。粗绳拔河日本每年秋季都要举行超级粗绳拔河比赛。所用之绳异常粗大,长160米,直径1米,重32吨,粗大的绳子系满了小绳,供人们抓握。隔岸拔河每到端午节,我国的台湾唐  相似文献   

9.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体育条件很差,学生十分喜欢练武术,但不可能购置正规的武术器材,只能发动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用代用品改制一些武术器材,我们用绳和沙包重新制作“九节鞭”。  相似文献   

10.
<正>拔河是合作与竞争共存的一种传统游戏,而传统器材拔河绳往往只在拔河比赛中运用。因此,一般情况下拔河绳成为闲置器材并被教师与学生所忽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巧妙地运用拔河绳进行学生喜欢的合作类游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拔河绳除了用于拔河外,其实还有很多用途。1.跳绳比少。将学生等分成几组,每组选派两个力气大的同学摇拔河绳,其他同学站在中间跳,看跳相同的次数,哪组所需时间少。或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哪组跳的次数多。2.舞绳棒龙。将拔河绳等距离打结系在体操棒的一端,组成一条简便龙,一式四份  相似文献   

12.
龚华 《中华武术》2010,(12):12-13
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挖掘一些轻便器材,如绳、球、体操棒等。这些器材可自制,可重复利用,也携带方便。在短跑的教学训练中,如借助这些简便器材,对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拔河戏”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拔河戏”的起源、衍变,探讨它的祈禳功用所蕴涵的文化因素,认为中国古代“拔河戏”与祈祷农业丰收之间存在关联:荆楚地区民间游戏在借鉴军事战技的过程中,孱入了巫术文化成分,形成的在“拔河戏”中蕴藏祈祷丰稔的文化传统。对“拔河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时保存和整理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8,(22):71-71
11月5日上午,黄先生在泉州东海滨城东梅水库钓鱼。才半个小时,他就发现水中有团颇大的黑影。他使出吃奶的劲与水里的那团黑影展开“拔河”。半小时后,一条大青鱼被拖上岸。黄先生一称,这条鱼足足有23公斤重!几个钓友也找来秤和米尺。经过测量,这只大青鱼长1.24米,胸围72厘米,再一过秤,它足足有23公斤重。“这是一个新的纪录”,钓友们说他们以前钓到不少十几公斤重的鱼,但这么大的鱼还没碰到过。  相似文献   

15.
拔河是广大群众善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它是怎样起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拔河起源于襄汉拔河是我国古老的体育游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拔河又名拉绳,古称“拖钩”、“牵钩”或作“强钩”等,很早即流行于湖北襄汉一带。但它源于水战的“强钩”,是一种军事技能,其发明人是春秋末年鲁国人鲁班(又名公输子),由于他发明了不少新式武器,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1,(4):79-80
<正>跳绳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分为速度绳和花样绳两大类,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极具观赏性和锻炼价值。其不完全受场地及器材以及时空限制,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要求,比较适合城区小场地小学组织和开展。学校实施"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教育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绳舞飞扬"体育大课间,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人人参与",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绳舞飞扬"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入场准备操、自编绳操、个人跳绳、彩绳定位跑操、分班花样长绳、整队放松退场等6个环节,每个环节5min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水上拔河     
<正> 水上拔河,是在水上开展的一项具有竞技性、趣味性与娱乐性的集体角力运动。它因场地器材简单,节省裁判人力,适宜于各界人士开展。特别是学校,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内容,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实践中,我校学生对此项运动很感兴趣。1985年省(广东)港(香港)海员游泳大赛采用这一项目,运动员也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一要把好大鱼逃窜冲击关,防止与鱼拔河断线跑鱼。须知5千克以上的大鱼在水中的力量是很大的,它在中钩后逃窜,一般都有几次较长距离的冲击,然后转为短距离的冲击。鱼开始发起冲击时力大劲猛,有的一次能窜出数十米乃至上百米,所以遛鱼方法不当很容易出现拔河断线跑鱼问题。1992年7月9日,我在汤河水库西湖亭垂钓,与一条11.5千克的大鲤鱼相遇,它第一次冲击沿主河道北窜30多米时,我旋紧曳力旋钮想控制一下,殊不知大鱼猛然一挣,一下将我拽到陡崖岸边,幸亏站在我身后的钓友将我抱住,才幸免被鱼拉下水,可见鱼的力量有多…  相似文献   

19.
隔岸拔河     
每年端午节,台湾鹿港镇都要开展一项古老而又十分有趣的活动——隔岸拔河。竞赛的队伍,分别就位于宽近二百米的福鹿溪两岸,一条百多米长手腕般粗细、重达四百多公斤的绳子,由小汽艇牵着一端送至彼岸。主绳两端,各分三股支绳,每股五人,一边共十五名选手。裁判员站在河中央的浮台上发号施令。参赛的选手个个都穿着救生衣,以防被对方拉下水。两队人马就位后,只听一声枪响,拔河开始了。双方使尽全力一拉,长长的绳子被拉得笔直。先是一阵对峙,这时“刹刹”的喊声响彻两岸,啦啦队更是嘶声呐喊。双方奋力拔,谁都想拉赢这场比赛,否则将要下河去喝溪水。大约一分钟过后,就听到“扑通、扑通”声响,定神一看,输方已有数人被拉下河中。靠在一旁的救生艇立即驶  相似文献   

20.
拔河小史     
拔河,古称“拖钩”、“牵钩”,《荆楚岁时记》、《隋书·地理志》等都有记载。到了唐朝随着民间习惯改称为“拔河”,一直沿用至今。“牵钩”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据说当时水军舟师有一种水战工具叫“钩拒”,其作用是“退则钩之,进则拒之”。“牵钩”就是“退则钩之”的动作。后流传至民间,才得以普及和发展。据载,在襄阳(今南阳)一带,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常常举行正式的拔河比赛。拔河所用的器材历来都很简单。据《封氏闻见记》载,最初用的是篾缆,后来改用大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