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第九课第41页有一幅插图,图下注释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这幅插图不可能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出发的时间是在1872年8月11日,留学幼童有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等30人,由监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教师认为《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比较零散,缺乏贯穿始终的主线,难以系统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至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发现运用教材中的三幅插图,可以盘活《文化生活》整本教材。一、第7页插图:谁更有"文化"(见图1)针对这一插图,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整合第一课、第九课、第十课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插图的妙用     
观察插图,理解词义。如第四册《翠鸟》一课,要解释“橄榄色”,只需看看插图中翠鸟的头就明白了什么是“橄榄色”。   分析插图,揭示主题。如第四册《吃墨水》一课中陈毅所说的“吃点墨水没关系,我肚子里就少了墨水”这句话是文章主题思想之所在,学生很难明白前一个“墨水”指的是学习用品,而后一个“墨水”是指陈毅抓紧时间,专心读书,获得的知识学问。   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如教学第一册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歌描写的情境通过课文插图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   凭借插图,复述课文。如复述第一册《小猫种鱼》,我将…  相似文献   

4.
我曾针对人教版《最后一课》插图的不足,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3年第8期上发表了《对(最后一课)插图的异议》一文,现苏教版对原人教版插图作了修改。苏教版依据课文内容将原插图中几处明显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地方作了修改,如:韩麦尔先生的礼帽、礼服、韩麦尔先生的花白头发。  相似文献   

5.
一、新教材关注生命新教材第二册有四篇课文以“生命”为主题——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第二课《紫藤萝瀑布》、第五课《白蝴蝶之恋》、第十七课《安塞腰鼓》。这种内容的课文安排不是巧合。在课本前面的六页彩色插图中,第3页就是一幅寓意为“生命”的插图。第一课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生命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中小学教材,无论哪一门学科,教材中都设置了许多插图,总览这些插图,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为了配合课文中的文字表达,深化某种意境、烘托某种气氛设置的插图。这类插图以出现在语文教材中为最多。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插图。第二类是对课文中文字表述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更直观地理解。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中"杨浦大桥夜景"插图。第三类是为了配合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第6版的《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第一目标题"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下的插图《农民新居》有失严谨,理由有三:一是华西村自身已认识并纠正盖别墅的错误做法,二是此图片的做法与课本自身知识点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违背,三是此图片做法违背地理学"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知识,四是从原图片与教材的图片对比可以看出,教材中的图片放大拉近了对房子的镜头,而忽视或剪切了周边农田的镜头,易给人造成错觉。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具体内容,分别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介绍10种方法。一、讲述法。有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插图或把插图绘制成幻灯片,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受到教育。如第一册《爱祖国》这课的插图,画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从第一册到第十册都有数量不少的插图。即使是第十册,也有十一篇插图(包括两篇“看图学文”)。这些插图就其内容来看,有的是学生不常见的事物(如第六册18课中的骆驼),有的是故事情节的生动表现(如第二册17课中的乌鸦喝水),有的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十册17课中的武松打虎)……通过这些插图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和知识。因此,它们是课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它的独特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插图起着帮助理解词语的作用.在小学课文中,常有一些词语表示的事物,小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课文中的插图能使学生从直接感知中领会词语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如《海底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11.
翻开小学《语文》第一册,无意中想到小学教科书印刷质量的几个问题。 一、课文中的插图应该彩印 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82年河北印)、字图并茂,这是好的。但课文中所有的插图全由黑色线条组成,有些竟差到看不出象什么来。如书中天安门前旗杆上的五星红旗,不成旗的样子,和平鸽也不象鸽子,倒象是大燕子,等等。其余的图画也有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2.
鄂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试用本)第四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全册共设置了15课、113幅图,其中课文插图80幅,练习插图33幅,38道练习题。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1、2、3课)是向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心中有他人的教育;第二单元(4、5课)是向  相似文献   

13.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发现有插图不够严谨的问题.如课文<枫桥夜泊>篇,第一句就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最后一句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但诗句下边的插图中却是一弯新月当空照,怎么看也是深秋农历初五下午5点左右,根本不是"夜半"的情景,插图本身不但没有强化学生对诗境的认识,反而起到了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封面介绍     
果明 《小学语文》2010,(7):38-38
本期封面插图为人教版第六套小学语文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1981年1月第3版)16课《小小的船》的插图。  相似文献   

15.
读图时代的来临,语文教科书在时代的潮流中悄然“应时而变”,其中的插图铺天盖地,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仅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30课的正文中插图就有40幅之多,几乎课课有插图,甚至一课多达两三幅,《丑小鸭》就有三幅之多。文中插图,大致可分为五类:书画作品、人物画、动植物画、实景照片、诗词意画。这些插图,大多品质粗劣,除实景照片还能或多或少再现一点某一场景的真实外(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昆明市西山区梁源小学车春图文并茂是“九义”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利用插图,阅读拼音课文第一册中每一课的插图,几乎都形象地反映了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时,要按照先看图后拼音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理论指出:"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其开头必定是好的。"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而言,思想品德课的导课就如一支乐曲的第一个"音符";如戏剧中的"序幕";如曲艺相声中的第一个"包袱"。她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深入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作为学习的活的主体,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进行导课,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小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知道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再现历史形象、增强生动性和真实感,对于形成学生感性历史知识,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具有独特作用。如《大航海家郑和》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教师在讲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时,可边列表边讲第一次航海的规模:时间——1405年;人数——27800多人,船数——62艘;最大船只——长4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然后让学生看课本前边彩色插图《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和课文插图《郑和下西洋》。学生从第一张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插图的应用,如从整合的角度思考教学应用之策略,"联系、比较、归类"不失为重要方法。作者结合具体课例,发掘分散插图间的隐性联系,使之成为有教学价值的情景串,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在地理课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挂图、黑板略图、书中插图、地图册等地理教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这一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阅读课文中的“上海市”插图和黑板简笔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端,长江入海口的南岸,京沪和沪杭铁路的交会处。再联系课文第二段阅读课本扉页上的彩图“上海黄浦江”,加深学生对上海港繁忙景象的感性认识。 其次,让学生仔细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