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具特色的文人渔父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隐逸文化一个突出的"热点".中唐词人张志和5首<渔父>开渔父词创作先河后,渔父词便倍受文人士大夫的青昧,代代吟唱,绵绵不绝,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潮.文章以两宋文人渔父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生成、勃兴的原因,并通过这些渔父词及其渔父形象,透视在两宋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立身处世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2.
古人常用“渔父”这个意象来表现自身的性情。许多学者在讨论东坡渔父词渊源的时候,只提到陶渊明、韦应物、张志和、白居易等人,笔者以为这还不够全面。文章从苏东坡渔父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形态出发考察了它与船子德诚《拔棹歌》的继承影响关系,并发掘出了东坡渔父词之思想内涵和对词艺术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宋代联章渔父词在内容题材上侧重叙写闲适与高情,在结构体例上继承了张志和<渔歌子>的联章体例,运用联章体例描写渔父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渔父生活的历程,具有典型性和深广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2008年6月第1版)所选的《渔父》一诗,假托渔父与屈原的问答,表现屈原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  相似文献   

5.
张志和《渔歌子》的词牌,应为《渔父》或《渔歌》,而非《渔歌子》。张志和的词作,唐人均称《渔父》或《渔歌》,未尝有称《渔歌子》的。《太平广记》卷二十七引《续仙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西塞山前’云云。真卿与陆鸿浙、徐志衡、李成矩共  相似文献   

6.
同化是德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音现象,它是指相邻两个音段之间的协调发音,亦即一个音在临近音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同化现象不仅出现在词内,它也可以超出音节或词的范围。一般而言,同化现象是在受到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浊音的影响下出现的。就同化现象发生的方向性来分,同化有三种可能性:逆同化、顺同化以及前后音相互影响而产生第三个音。同化在德语语言中主要有七种类型和规则。通过对同化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德语学习者的听力、口语水平及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渔父词是中国历代文人隐遮思想的重要栽体。元代文人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隐选避世的吟唱之声同前代相比显得异常高亢、嘹亮,彰显了元词鲜明的时代特色。究其因,既有中国隐选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传承之内在因素。又有元代独特社会现实催发之外在因素。同时,渔父词促进了元代以“渔父”为题材的散曲、绘画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它的变化表征言说者世界观的嬗变。发端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语言现代性建构主要表现:传统词汇,旧词赋予新意;口语,交流便捷和主体意识凸显;新名词,现代思想与思维的建构。同时,语言变化也带来诗歌本体的新变进而成为现代白话新诗发生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渔家生活历来是诗人们很感兴趣的题材,历代写渔父的诗、词、曲(这里统称为“渔父诗”)虽然未有人作过统计,但观其量却不在少数。尽管由于诗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感受各不相同,因而出现在他们笔下的渔父形象也迥然而异,但就其总体观察,这些渔父诗不外以下两种。一种是现实生活中渔父形象的真实再现。诗人们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按照生活  相似文献   

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笔下的一幅严冬江南雪中垂钓图,那末,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江南的山水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当桃花汛涨、鳜鱼肥美时,江边的渔父又会干些什么?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给我们作了形象的回答。在这首词中,作者用清丽、浅切而又富有诗意的文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水乡风景画、江南春汛图,并通过那种理想化了的渔父生活,寄托了作者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隐者情趣。它不但在唐代文人词中是较早的一首,而且也是唐五代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较为出色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语音双重同化现象是语言中很少见的、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山东方言也存在着语音的双重同化它是只涉及声母和韵母的同化现象,其同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叠音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英语语音的同化现象,同化可分为三种即顺同化、逆同化和相互同化。这三种同化可以发生在同一词或复合词内,也可以发生在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之间。了解同化现象对提高英语口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志和与白居易是中唐词坛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过贬谪经历,他们对待贬谪的不同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此后的词人和词体创作。张志和在贬谪之后弃官隐逸于江湖,其追求自由的执著和果断使他成为后代文人的“精神偶像”,其《渔歌子》词五首亦由此开辟了词体中渔父类题材的创作。白居易在贬谪中则表现出了旷达自适、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种态度更容易让人们在生活中仿效。因此他成为贬谪文人的“现实榜样”,并进而影响到唐宋词中的“旷达”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  相似文献   

15.
<渔父>末段文字"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是一段值得玩味的文字.在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中被省略掉了;在一些古籍版本中,它与第三段合在一起,没有单独成段;苏教版却把这段文字独立成节,这或许是编者的匠心所在,引导读者去关注渔父形象;也在透露着一些信息:在这篇文章里,渔父应该不是作为一个陪衬形象而存在,而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需要我们细读细品.  相似文献   

16.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本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被认为将最终被强大的北美文化所取代和消灭。然而事实却是,尽管全球资本主义试图压制、吸收和同化本土的文化,它却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本土的认识,刺激了本土文化的勃兴。在全球化时代。对本土文化最好的保护不是将它与外界的威胁相隔离,而是积极促进它们在这个新世界的流动,从而使它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8.
自先秦“渔父”形象作为一种有寓言性质的符号出现以来,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创作改写。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形象在中唐时期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异变:“渔父”的精神内核从道家“隐世”思想变成了儒家“避世”思想,其形象寓意也从他人说教变成了自我抒怀。“渔父”形象由此完成了重新定位,并随着渔父词体式创作的流行得到固化,明清时期又与“樵夫”形象结合成为传统文学中的“渔樵”母题。究其形象改写异变、固化和再结合的原因,除了社会角度外,也可以从作者层面的名人效应和文本层面的文学协乐两方面进行文本聚合的个体因素考量。  相似文献   

19.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教材(必修五)《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一句,教材将鼓枻一词解释为敲打船桨(2008年版,77页,注释22)。将鼓枻而去解释为渔父敲打着船桨而离开,有违逻辑常理。因为按常规理解船桨是用来划的,而不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