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事心理测评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工作经历、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进行有效测量,并对其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评定,进而实现人与职、人与事的合理匹配.在我校近年新教师引进等人事选拔工作中逐步试点开展心理测评,从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倾向、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和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为我校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今后应在现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心理测评工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人事心理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2.
PsyEdu~智为心理打造最优秀的心理软件!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监制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荐软件心理测评系统——包括心理健康、个性、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心理、职业倾向等几大方面的标准化量表,可系统地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测评方便简易,便于高效开展大规模心理普查。测评进度统计和自动心理预警,对于测评结果达到预警标准的,系统自动记录并提示给有权限的教师,便于进行跟踪处理和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3.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利用心理测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其职业定位。教师要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心理测评技术的意义和途径、需要注意的问题,助学生早日成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心理测评,却有着丰富的心理测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选拔人才、因材施教、慎重交友等方面。中国古代心理测评的方法主要有多维度综合考察法、设置情境测试法、生活环境考察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测评思想的特点是以定性化的感性评价为主要测评标准,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国传统心理测评思想是我们开展心理测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心理测评本土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心理测评思想和手段起源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者将其引入中国并开始应用于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随着我国学者对心理测评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测评的思想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特点的问题逐步显现。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一方面探索适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测评手段,另一方面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测评思想和文化精髓,使其融入到现代的心理测评中去。为此,心理测评的中西方融合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英语口语测评体系对英语口语教学是否产生反拨效应无人问津。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网络英语口语测评体系对教学的反拨效应。结果表明:测评体系对英语口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教师心理所有权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问卷;结果发现教师心理所有权由四个因素构成:对物的所有权感、对学生的所有权感、对人员成就的所有权感和总体所有权感。教师心理所有权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教师职业心理自我测评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教师心理所有权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问卷;结果发现教师心理所有权由四个因素构成:对物的所有权感、对学生的所有权感、对人员成就的所有权感和总体所有权感。教师心理所有权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教师职业心理自我测评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去年,成华区教育局启动“教师阳光心理工程”,对全区2249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今年5月,测评结果被整理成《成华区教育局2005年度教师心理健康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有近1/4的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局长姚凯曾表示,对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干预也不能奏效的老师,将暂停其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其在教学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心理效应能提供给教师更宽泛的管理学生的思路和手段,也能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与管理目标.教师要运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与管理,就需了解心理效应的内涵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效应的实施策略及运用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渗透、融合并深入研究探索,不断提升教学与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教师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中学教师体质状况总体情况处在中等水平,合格率占83.00%。中学教师的体质状况不容忽视,文章提出加强中学教师的体育意识,改善体育环境,建立体育锻炼长效机制,加强体育心理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使用文献法,目的在于研究后现代心理学人性观视域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作用。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涉及社会职业认可、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提升的问题,也涉及复杂的人性问题。后现代心理学的人性观认为,人是多元化与去中心化的,是具有主体性与差异性、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后现代心理学人性观可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启示。这种启示表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使教师能以更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自我与学生,建立起去中心化的教师;要能够适应不同角色的集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师;要能够打破个体创造性的局限建立群体反思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s should be the best taught courses on college campuses given that its instructors and textbook authors are resident expert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re specifically, we contend tha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s should adhere to six principl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s should: (a) be driven by teaching models, (b) integrate theory and practice, (c)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eaching skills, (d) present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instructional planning, (e) prepare teachers to teach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f) help students learn. We surveyed practicing teachers and analyzed curr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exts and found that these principles are not upheld. We report on the principles, our findings, and how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 that upholds these principles might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心理上存在多种压力,其原因可以归因于职业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要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取相应的心理调控策略: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取向,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能善于调节自己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规律性错误的原因和环境,从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环节入手,探讨由认知理论、教育心理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诊断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会而不对”的现象,提出纠正和避免规律性错误的对策在于:教师应对错误的根源即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做出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教师本身应避免模式化的教学和应试型启发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规律性错误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公共心理学课是为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的单一、课程内容与体系不尽合理、教学方法的单调与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改善教学环境,创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对改进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逆反心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转化两大工作相辅相成。教学双方要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工作,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或心理的解构与重塑,矫正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态。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心理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心理学的中国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必须引进学校心理学;二是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状况。引进西方学校心理学很必要,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学更加必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学校和教师的情况,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学校心理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可以解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