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语云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质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生物教学中 ,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 ,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胡适曾说过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 ,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 ,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里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 ?有多少仪器 ?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 ,有了问题以后他们自会造…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胡适曾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下课了,老师才问:"谁还有问题?"有不少教师以讲完课后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教育要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会写作文”这一专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学习和思考,实践上的探索与分析。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四个“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教学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  “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写”与“读”的结合的关键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阅读教学中要有作文训练意识,作文教学中要有阅读训练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留意阅读的客体材料究竟可用哪些课文作参考,以资借鉴。  在“读”…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剑桥大学,有一天,罗素问穆儿:“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儿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着茫然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因此,课堂教学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有“疑”敢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  相似文献   

5.
三看教学过程:是否引发学生产生了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强调灌输,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倍受“摧残”,它不仅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反而成为人发展的阻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从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到了实…  相似文献   

6.
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敢破、敢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打破以往的旧的教学思想,敢破敢立,破“书本唯上”,立“学生为本”;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应用”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自学、观察”的过程中激发认知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仅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怎样发现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单向的灌输式的道德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死记硬背道德信条 ,只是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或“仓库” ,当作“你讲我听”、“我问你答”的“木偶” ,而忽视了学生道德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研究他…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陶行知也言简意赅的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都会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真正的实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一、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实录一: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我利用图片展示和媒体…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自然教学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呢?近几年,我在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中作了有效的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激起兴趣,引发参与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有虑识地激起学生对设计实验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实验设计活动。例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教师拿出一个用吹塑纸做的大钥匙,请学生挂上去。因为黑板上没有钉子,学生无法挂上。  相似文献   

11.
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获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否则从头到尾都只能由教师一言谈,满堂灌,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更没有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让师生不断产生意新质高的问题,不断优化问题结构,努力实现问题教学法,以不断建构师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思考下列问题:一是问题的产生,即是让问题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涌现;二是问题的运用状况,在这里主要是学生答问的状态;三是问题的优化,就是对问题进行反馈,不断反思,然后加以改造;四是问题的解答,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方法与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前进;五是对…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江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牛顿发现并证明“万有引力”得益于苹果自然落地的启示。爱迪生发明电灯源于他对许多事物感兴趣 ,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潜在的动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 ,充分发挥了他们创新的潜能。如 :我教学…  相似文献   

14.
实验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和学生主要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注重“问题”中的探究1.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其实,创造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人人都有,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教育影响和动手操作相联系。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虽然有了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创造始于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我认为要使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时下各种各样的“民生零距离”很火,是“零距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很贴近.“零距离”不也可以迁移到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中来吗?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只能代表着一个符号、一种运算,即使看似理解了知识,也仅只能算作“依葫芦画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低年级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零距离”的话,那他们就会像一块海绵在茫茫的知识大海中主动、积极地不断吸收养料.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现就来简单阐述一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产生“零距离”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认识方向”后,学生对平面图上的方向已熟记在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7.
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最新理念》一文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教育“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我们的学生乐此不疲的就是善于解答各种问题 ,却缺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缺少问题意识必然导致缺乏创新精神。我们希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并与有志于此的同行深入地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离不开教师。新课程是伴随着新思维而产生的 ,新课程必须要有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来支持 ,其中教师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那么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怎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和体现其主导作用呢 ?首…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生不会是好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的脑子里产生问题,有问题的意识。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和强化问题意识的关键。如何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俄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俄语教学的目的是加强教学实践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推动人类的进步。创造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没有创造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创造不可能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在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善“导” ,巧于设疑。教师时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如学形容词最高级时 ,不是直接讲解 ,而是通过设疑 :Товарищи ,вызнаете,какаягорасамаявысокаявмире?引起学…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思索。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优化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