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国民教育、普及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即意味着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尊重教育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尊重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尊重学生的观念更新与实际运作,达到培养学生尊重自已与尊重他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会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指出 ,教师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尊重学生的心灵。体现为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2 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3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4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5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6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第二 ,尊重全体学生。作为教师 ,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 ,尤其是以下6种学生 :1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2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4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5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6 尊重不尊敬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2009年7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时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劳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努力在校园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在校园内创建的文化是具有尊重特征的学校文化,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人、尊重学生自身文化的创造。尊重学生自身文化创造的立足点在于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还是培养人,如果是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对象是被动的;如果是培养人,培养对象就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8.
曹娟娟 《小学生》2013,(10):2-2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尊重学生是师爱的灵魂!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自尊心强。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论述尊重学生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格与个性尊重法、自信激励法、友善提醒法来尊重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从尊重中完善自身素质,从尊重中促进自我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员宁 《考试周刊》2013,(30):182-182
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手势等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有情感、有意识、有个性的学生,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氛围,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要尊重和理解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才能创造教育学生的良好条件。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平等的体现,是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更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宽广胸怀和宽宏气度的表现。作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中必须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用平等的同志式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才能使自己与学生感情融洽,平等相处,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尊重学生,还表现在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批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独立探究课文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而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学生.但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要寓尊重学生于严格要求学生之中.  相似文献   

15.
曹阳 《西藏教育》2014,(9):57-58
<正>一、爱学生,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做人的尊严。尊重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获得尊重,是人生存的"五种需要"中的高层需要。我们都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幸福阳光下的公民,班主任与学生不在乎就是年龄和某一单方面知识的差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班级每一位  相似文献   

16.
和谐民主的课堂,其实就是“尊重”的课堂,这种尊重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心灵交流。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还体现在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及师生对文本的尊重上。更体现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和课堂氛围的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教师要尊重学生 ,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1 相互尊重。教师要尽可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尊重教师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教学民主。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 ,师生会彼此尊重、…  相似文献   

18.
人在发展过程中,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反映在学校中,学生在知识、兴趣、思维、能力、爱好、情感等个性品质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特征,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性,即: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人格特点。因此,英语分层教学在高职教学中显得由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潘安 《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17-218
学生主体性如何将其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呢?尊重学生是实现主体性的前提,尊重学生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感、生活等差异。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体验性学习是基本的途径,教师应把握课堂契机,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型的师生关系内涵.做到“四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