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间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无比珍贵。它的名字叫“缘分”。正如佛教大师所说,人在大街上走,两人互不相识,能擦肩而过,就需要300年的修行。我与《河南教育》相识相交已逾23个春秋,这份缘分的修行到底该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算呢?  相似文献   

2.
爸爸妈妈、两个妹妹和我,组成了一个完全彻底的教师之家.“为何还去找个教师之家的丈夫?”好友问我.“也许是缘分吧!”我说.其实,我并不相信什么缘分,而是对教师确实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3.
听妈妈说,我刚满一周岁时,乡里照例流传着一种习俗——抓周,我也毫不例外地享受过一次这种习俗的乐趣。那时我“毫不犹豫”地就抓了一本书,这一抓可把大人们乐坏了,这个说将来我一定会做大官,那个说将来我一定会有出息……长大后,再次听说觉得不免有些好笑。我从不相信前途和成功是靠抓周得来的,但有一点我倒是没有怀疑过,那就是我与书的缘分。对,这是一种缘分——从小,我就对书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1,机缘 佛教名词。“机”指受教者的根机,“缘”指施教者的因缘。佛教认为根机与因缘凑合,方成教化,故名。后泛指机会和缘分。  相似文献   

5.
我与计算机的缘分始于高中,我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缘分始于大学,我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网上辅导班的缘分始于我对C++的学习。我高中时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用basic语言玩起了简单的编程。上大学后,我又对C++着了迷,一心想考个证书以证实自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他自云中来     
朝烟 《中文自修》2007,(6):9-11
如果说缘分天注定,那王维与佛的缘分确是从呱呱坠地便结下了。笃信佛教的母亲给他起名“维”,字“摩诘”,取意于《维摩诘所说经》。母亲在他心中不仅播下了佛的种子,“持戒安禅、乐住山林”的她也深深影响了王维的思想、性灵与胸怀。千百年后,人们将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号“诗佛”。  相似文献   

7.
我与足球     
说到我与足球的缘分,要从篮球说起,因为我对球类的兴趣是从篮球开始的,不过我对它钟爱有加,它却伤害了我。具体是这样的:因为篮球长得“块大”,根据“物以类聚”定理,收其门下的一般都是肌肉发达型的“大块”,而我属于典型的“旗杆”,因此每次运球前行和别人相撞,根据动量守恒定理,飞出去的一定是我,几经飞出之后,我便对篮球失去了兴趣。不过每次爬起来时都恨不得把牛顿给宰了,虽然动量守恒不是牛顿“发明”的。但由于物理屡考屡不及格形成对牛顿“恨之入骨”之后,也只得委屈这小子一下了。对足球产生兴趣之后,虽然我的理论是将比我“大块”的全赶去打篮球,但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此论一出,也许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玩足球了.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8.
佛教印象     
王东 《课外阅读》2006,(9):57-57
已记不得妈妈是从何时开始信佛的,只记得从那时起我的颈上就系着这个玉制的观音菩萨。说来也怪,每次系它的红绳断了的时候,我都会很快发现。于是它就一直没有丢失。这当中的奥妙难以揣摩,但这大概就是“缘分”吧。信了这缘分,便开始学着珍惜,并固执地认为这小小的玉坠是佛祖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迹,从此便不再对“封建迷信”嗤之以鼻。记得初中时,有个男生考试之前总要把包括猪八戒在内的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全体忠心耿耿叨念一遍以求一个高分。校园里有两尊铜像,一尊鲁迅,一尊牛顿,这二位的香火之旺绝不亚于各路的菩萨——考试之前,景象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9.
你认识我么     
我么 ,个子矮矮的 ,眼睛小小的 ,连嘴巴、鼻子也是小小的 ,用“黄毛丫头”来形容我 ,一点儿也不为过。就这样 ,我就是我 ,如果你不认为这是我的“缺点” ,那么我愿和你交个朋友。个子矮又怎么了 ?我才不为这自寻苦恼呢 !虽然这对于那些注重身材 ,相貌“美”的人来说 ,未免有失“体面” ,但我才不那么认为呢 !相反 ,我这个“矮子”与体育有着很大的“缘分” ,喜欢跳高、跳远、长跑、打篮球。为啥 ?告诉你 ,我可不单是为了长高才这样卖力的。我最大的目的是锻炼毅力。真的 ,从上初一起 ,我就在心里存下了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每天早上跑步 ,最…  相似文献   

10.
等待缘分     
都说女孩子首先要得有气质;如果气质不浓,内秀也不错;如果算不上内秀,至少也得有学问;如果学问低浅,有颗善良的心也可以;如果心也不算怎么善良,体贴还过得去;如果体贴也不会,总得能干耐劳些;如果这些也不行,那只能等缘分了。 我想我只能等缘分了。 曾问室友:”我有气质吗?”她们个个像看傻瓜似的看着我,半天才吐出间隔性的两个字一个音,“有,有。”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就代表“不是”,“爱”就代表“不爱”。就像她们这时候说的“有”就是“没有”。 我一直以为内秀就是沉静,腼腆,我也一直以为我是内秀的。  相似文献   

11.
挚友     
也许是缘分,一进入初一,来自远方的彬就和我分在同一个班,且当时我担任着班上的最高职务——班长,于是,“班长”便成了他对我的称呼,一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对书真是“情有独钟”,可要提起我与书的“情缘”,那还得从我读幼儿园说起。那个时候,由于我还不认识字,便不大爱看书,妈妈也因此特别担心,怕我长大以后没有出息,就绞尽脑汁“逼”我读书。有一次,妈妈要出去,就问我跟不跟她去。我当然愿意跟妈妈出去玩啦,便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妈妈却说:“等你把《白雪公主》看完才行!”我听了,心里是—千个不愿意,于是就撒起娇来。哪知妈妈却二话不说,径直往门外走,我一下子急了,只好答应妈妈,乖乖地看起书来。看着看着,我渐渐被这个神奇的故事给吸引住了,竟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跟你出去了,就在家里看书吧。”妈妈一听,乐了,笑呵呵地说:“恩,还是儿子乖,喜欢看书啦!小宝贝,多看书,你会越来越聪明的。”小孩儿哪有不喜欢大人夸的,这一夸,我看书就更来劲儿了,与书的缘分也就从此开始了。妈妈趁热打铁,给我买了好多色彩绚丽、充满童趣的书,她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翁,满怀信心地投下香喷喷的诱饵,等着我这个“鱼儿”上钩呢。而我在妈妈的“诱导”下,也不知不觉变成了一条“馋嘴的鱼”,好像对书着了魔似的,连出门也不忘带上一本好书,甚至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搬着一根小...  相似文献   

13.
10月份,有两个朋友来上海旅行。当时,一个朋友从袋子里拿出一串珍珠来给我们看:“我这串花了100元,可在别的商店里看到一模一样的珍珠只卖60元,我吃了大亏!”听到她说的话,另一个朋友就劝她说:“你遇到这串珍珠的时候,价格是100元,如果你看中就买了的话,那是你和这串珍珠的缘分。即使过了一会儿你看见另一串一样的珍珠,那是它和你没缘分。”她说的这些话让我信服了,因为我来上海以后关于东西的价格一直感觉到奇怪。首先,除了在超市和商店以外,我很少看到价格单。我在上海已经住了一年多,不过还不熟悉东西的价格。来上海以前,关于中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感觉一直以来都与“鸡兔同笼”颇有缘分。这是一道数学名题,却困扰了我整个小学生活,而今身为人师,苦恼依然——因为我正在对我的四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道题我换汤不换  相似文献   

15.
一、自然的治疗:地坛———人生的导师《我与地坛》是一篇感悟生命的诗歌。文章以“我”与地坛的“缘分”起笔,表达了“我”与这荒园的某种命运联系。作者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里的“等”“等待”颇值得我们来推敲。我不禁要问:它(地坛)为什么要等待呢?而且还是“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其目的究竟何在?我们还可以就此不断地发问下去。但问题显然在本段内难以找到颇具说服力的答案。只是到了第5段时,我们才渐渐理出文章的一些眉目来。于是作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张立 《学前教育》2007,(10):56-57
吴敏老师, 你好!我很欣赏你提到的“二人共事是一种缘分,理应珍惜”这句话。的确,园里那么多老师,而你俩恰恰走到一起,不是缘分是什么?你在信中提到“我的配班老师总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相似文献   

17.
对佛教和西方哲学有我—无我观念的比较是当前比较心灵哲学的热点和重点.佛教关于“自我”的思想中既包括具有解构主义色彩的无我的方面,同时又包括具有辩证色彩的有我的方面.作为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分化的产物,比较心灵哲学用心灵哲学的名相概念解读和重构佛教的有我—无我观念.在比较视野下对有我—无我问题的研究发现:在佛教和西方心灵哲学中,自我被给予了大致相同的现象描述,而对被描述的这种自我的实在性,它们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予以否定.因此,西方心灵哲学和佛教在自我问题上殊途同归,都坚持主张“无我”,认为“自我”仅仅是人们的构造和幻象.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职成教的缘分结于2012年。这缘分来自于邓州市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来自于邓州市积极开展"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创建活动。市教育体育局为此专门成立了"职教强市"创建办公室,出于工作需要,我有幸加入了这个新的创建团队,从此与职成教结下深深的缘分。  相似文献   

19.
彭华 《成都师专学报》2010,(2):14-18,40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或许女孩与美都有着特殊的缘分,我家女儿朵朵是个十足的“爱美妞”,从小就对粉红色的裙子、漂亮的洋娃娃、色彩缤纷的小发卡之类的物品情有独钟.如今九岁的她就特别注重自己的穿着,时尚的蓬蓬裙、紧身的健美衣都成了她的最爱.每次出门时,她都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小小年纪就这般在乎外表美,让我不禁有丝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