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淑娟 《甘肃教育》2020,(5):167-167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朱礼正 《文教资料》2008,(3):154-15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基于此,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略论了阅读个性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张扬学生阅读个性的实施策略及其作用,以期能为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增添一点呼唤之声.  相似文献   

3.
马凤娟 《成才之路》2010,(11):45-4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长此以往,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遇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恶习。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学生是阅读的个体,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开启学生色彩各异的丰富世界。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梁淑霞 《辅导员》2012,(6):26-27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一、珍视独特感悟,鼓励多元解读。余秋雨老师在《阅读建议》中指明:"其实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所以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现主体,着眼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阅读的愉悦。诵读,概指朗读(朗朗出声而读)和背诵(掩卷而诵)。诵  相似文献   

7.
王连芳 《陕西教育》2002,(12):23-23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各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没有个性的阅读,就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充其量是一种"死读书".所以,阅读实践中,应发展学生自主探求能力和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我们知道,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教师不厌其烦的分析和讲解,严重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的高度民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封闭着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头脑。而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民主、和谐、人人参与活动的课堂。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阅读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阅读的是文化;另一方面指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阅读是活性的文化,因为阅读是第二次创作,如果没有阅读,那些文字只是文字,是冰凉的,没有温度的;阅读是个性的文化,阅读是个人的,每个人的阅读都有不同的文化视野,同时也都有不同的价值倾向;阅读是诗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丰富多彩的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绽放光彩,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就应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引导学生"脑、口、手、眼、耳"并用,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启发学生心灵交流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下面我对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及想像能力发表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是一种“死读书”。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一味把自  相似文献   

19.
没有阅读的个性差异,就没有个性化的阅读;没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也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三点:丰富个性化的阅读形式、拓宽个性化的阅读思维、促进个性化的表迭。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学语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和体现阅读个性特征和阅读主体价值。探讨阅读教学保证每一位阅读主体都获得成功,要正确处理好阅读个性与共性和谐统一关系,善于发现阅读个性特征并注重多种阅读素质培养,发掘阅读个性智能潜力,展现个性阅读水平价值,创造条件使阅读个性在读书能力和效率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