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2.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主要做记者,开始做体育记者,后来多次进入柬埔寨进行战场采访,这段经历是令我难忘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多年来我与多家媒体记者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把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服务于社会现实的言论。是媒体和记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学者价值最大化方面,做了学者自身不能做的事情。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媒体和记者,在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5.
金石明 《中国记者》2022,(11):68-69
<正>当得知自己获得本届“长江韬奋奖”的时候,我想起来更多的是我记者职业的开始,那时候,我只是单纯地想做记者。我是做了八年的语文老师后,再来做记者的。那时,我即将30岁,已是而立之年,想起高考时的“新闻”第一志愿未能如愿,选择了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年轻女记者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回答说:做一个专家型记者. 我说:记者--尤其我们这种体制下的记者,就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到四十多岁,仍然提拔不上去,仍在做一个大头记者,青春早已消失,热情也已不在,还一直比着领导的讲话、材料,完全应声虫似地"解读",我不信有几个记者还有采访、写稿的兴趣--尤其你自己内心还认为有时是在说假话.所以,做一专家型记者,经常写"专家型报道",像大学教授那样,像在做学术一样地研究手中的报道,一直钻研到七八十岁,也会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7.
我是军人出身,先当兵,然后上军校,然后成为带兵人,然后才做了《解放军报》的记者。我的骨血里,流的首先是军人的血。军人是我的本色,记者是我的职业。今年,人民军队诞生80周年,我从军18年,做军报记者12年。回望军旅,我的自我认识可以归结为这样10个字:首先是军人,然后是记者。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21日,当我进入《半岛都市报》开始见习记者生活时,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在激动和不安中开始了记者生涯。当记者先学做人报社为我们这批新人准备了精心的"新记者课程培训",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中,社长王军教给我们"做记者要先做人",做记者一定要搞清楚何以为记者,何以为人,做人是一名记者永  相似文献   

9.
夏雄 《新闻天地》2008,(11):14-14
在入职之前,我曾投考某校新闻学研究生,并通过邮件向该校导师李希光自荐。他回问我一个问题: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让你自由选择职业,你是做报纸记者还是做国家机关公务员,哪种职业会让你更有自豪感?我的回答是,做记者比做公务员更让我觉得尊荣。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师对我的回答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开始,我做体育记者已经有16年的时间,在体育记者圈中也混成了“老记者”。16年来,我采访过4届奥运会、3届亚运会和许多世界锦标赛以及国内的联赛,在此,将自己做体育记者的两点心得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我在新闻战线已经干了十八年了。其中十二年的记者生活,使我深刻认识到:要作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记者,不仅要及时捕捉基层单位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更重要的是还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说实在话,在一些单位领导人心里,记者见识广,跑的单位多,他们愿意和记者交朋友,希望记者把别人的“新招”告诉他们,以便借鉴他人,少走弯路。从而使我悟出:记者还有一项工作需要做:就是宣传新鲜经验,做些实际工作。有了这个发现之  相似文献   

13.
铁肩担道义     
如果说,我在记者中能够算是出类拔萃的话,这些年来成功之处是我始终保持着做记者的一份激情、一份责任,激情和责任让我深刻领悟到记者该怎样在职业道德的砝码上。去实现“铁肩担道义”的诺言。  相似文献   

14.
上午通知我演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那时,鲁迅先生还没有做父亲,做父亲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事,可他写了这么一篇著名的文章。而许多做了父亲的人士却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来。现在要说怎样做记者,而做记者是你们将来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中秋节前,我总要去看望一次恩师于冠西.去年9月中旬,我到浙医一院看望他,他在床前和我谈起了家常,其中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竟成了我跟他相识51年来,他对我的最后教诲.他说:"当一个记者不难,做个好记者却不容易,要坚持一辈子做一个好(人)记者就更加难了.徐永辉,你事业心很强,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工人,经过党组织多年的教育,成为群众所熟悉的记者,凭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当我在床前聆听他这段教诲时,心中十分明白,恩师不仅是在鼓励我,而是要我更加珍惜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要我坚持做一辈子好人,当好记者,心中要装有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我当记者整整12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有1篇作品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两篇作品获得自治区好新闻奖,8篇作品获得《新疆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在好新闻的背后也常有苦恼和困惑。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即好新闻的三条边:苦恼+思索+突破。怎样才能想到、做到“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著名记者郭超人说过这样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般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可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始终把它奉为我做记者的座右铭。我自愧不是一个好记者,但总向往着郭超人所  相似文献   

17.
承认压力坦然面对 做记者,做编辑,如果说没有压力,那多半是假话. 我在中央级报社工作,既做周刊编辑,又做记者.单位也搞绩效考核,说起压力,大致来自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蒋剑翔 《今传媒》2006,(8):46-47
大凡写文章都要做一标题,如何做,这向来颇费脑筋。因为写的是业务自传,又因为心中一直有个目标,所以提起笔来我很快就想到了梁衡同志常说的那句话,也是去年他为我的著作《两副面孔》作序写的一句话:“是记者就要是学者”。记者不等于学者,但好记者大多都是好学者,这是无疑的。有学问的记者与没有学问或学问少的记者,其境界是大不一样的。做一个有学问的记者,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在新闻岗位上最大的心愿。评副高职称已5年了。5年是短暂的,然而回过头来,我却心里感到比较踏实。可以说,这5年是我甘于寂寞、乐于思考、勤于笔耕的5年。作为…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由于革命的需要,抗日战争后期,党调我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也只是编编副刊、做做党的工作,并未真正接触新闻业务。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胡乔木同志随同来到重庆,他对我的工作状况,不大满意。有一次他跟我说:党调你到报社工作,不是不要你搞文学创作了,你应该做记者,做记者可以接触生活。每个党员都要为党报工作。如果鲁迅活着,他一定也会为自己的报纸做记者。我记得我们这次谈话是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时讲的。后两句话讲得特别精辟,因此记忆甚深,也正是这两句话成为我做记者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去不返     
我是1979年1月开始做驻站记者的。那时,记者的装备是:一个采访本,一辆自行车,一个手电筒,一件厚厚的用布做的雨衣。另外,站上还有一架老照相机,是站上的记者伙着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