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析课题《春蚕》(第七册),这个课题属于写物范畴。但是,课文却是忆母亲,追述母亲“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的事情。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春蚕》为课题呢?我认为:课文是以春蚕的生长、结茧过程为线索,表现母亲在养蚕过程中的辛  相似文献   

2.
和学生一起养蚕时,对于“双胞胎”蚕茧的研究令我们大开眼界。一、发现“双蚕合织茧”当多数的蚕开始吐丝结茧时,一个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好奇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教《养蚕》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津津乐道,许多养蚕经验连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真是了不起的养蚕“小博士”。何不让这些养蚕“小博士”来介绍经验回答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呢?于是,我就把《养蚕》单元安排成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养蚕“小博士”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  相似文献   

4.
有些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有趣的事物入手观察。如同学喜欢养蚕,对养蚕颇感兴趣。我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作详细记载。一学生写下了《蚕是怎样脱皮的?》的观察日记。他写道:“不少人知道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相似文献   

5.
“蚕宝宝结茧啦!蚕宝宝结茧啦!”欢呼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我急忙走进室内去看。真的!蚕在麦杆上结出了白白的、像花生形状的茧子,孩子们围着茧子高兴地拍着手蹦跳着。因为,这些蚕是孩子们和老师精心养大的。如今结茧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看着白白的蚕茧,孩子们养蚕的情境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在桑树长出嫩绿的新叶时,我找来蚕卵,小朋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拿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6.
缘起:吴江市地处太湖之滨,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上个世纪,这里“家家养蚕,户户刺绣”,“日出万匹,衣披天下”。三四十年代,有“当代黄道婆”之美誉的著名蚕丝专家费达生的“蚕丝推广部”就是在这里实验制丝。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衍生出太湖流域曾经的辉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蚕农户减少,孩子们与蚕桑文化日渐疏远。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萌发了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我与蚕宝宝一起成长”的养蚕活动,于是,一个以“蚕·养蚕”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悄然酝酿。“养”一双会观察的眼睛3月底,…  相似文献   

7.
《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没想到多数同…  相似文献   

8.
“睁眼瞎”·“蚕状元”·“财神嫂”──记湖北省罗田县古庙河乡养蚕辅导员周细林郭清明她,挺秀的身材,微笑的面容,正当而立之年。她,历任村妇女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乡养蚕辅导员兼县茧丝绸公司古庙河分公司出纳会计。就是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同凡响的...  相似文献   

9.
情况分析 我们的家乡是蚕茧之乡,农户每年都要饲养蚕。大班幼儿已能帮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采桑叶、喂蚕、摘茧等,但他们对蚕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缺少有意识的观察,且较少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我就及时开展了“认识蚕”的常识活动。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  相似文献   

11.
收茧趣事     
钟诚 《科学课》2009,(5):27-27
我和孩子们在收获蚕茧的一周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 1.“提前降临”的蚕茧 通常,蚕的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到五龄蚕后,便会吐丝结茧了。我们在养蚕过程中,却只观察到蚕的两次蜕皮,后面的蜕皮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正当我纳闷这些肥胖能吃的“宝贝”怎么还不见“眠”的迹象时,有学生来向我报告:“有两条蚕吐丝了!”  相似文献   

12.
收茧趣事     
我和孩子们在收获蚕茧的一周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 1.“提前降临”的蚕茧 通常,蚕的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到五龄蚕后,便会吐丝结茧了。我们在养蚕过程中,却只观察到蚕的两次蜕皮,后面的蜕皮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正当我纳闷这些肥胖能吃的“宝贝”怎么还不见“眠”的迹象时,有学生来向我报告:“有两条蚕吐丝了!”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当春末夏初枣树开花、缫车响起的时候,标志着古代农民的春季养蚕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收获期已到,可以开始收茧、煮茧、缫丝、纺织了。英国哲人培根曾经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首先是在文学方面,其次是在战争方面,随后是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很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如果说,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世界”面貌的话,那么我们祖先首创的对丝绸的利用,则使世界人民在“衣”的方面,变得如此多彩多姿。传说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皇帝恺撒…  相似文献   

14.
六年栽桑养蚕培育成果喜人陈大文沈舍村是华阳乡有名的蚕桑专业村,全村有桑田1010市,430户村民有400户栽桑养蚕。1993年全村饲养蚕种3074.25张,产茧2000余担,实现产值95.96万元,每户平均实现产值2232元,仅养蚕一项人均纯收入64...  相似文献   

15.
女儿小时候很在乎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今天有没有玩够?”第二件事情是“今天快不快乐?”这和我小时候很不一样。我小时候最在乎的两件事情是“今天有没有输给别人?”,“今天有没有做错事?”  相似文献   

16.
雷天胜 《教师博览》2023,(17):10-11
<正>2012年9月,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新教师。10年多来,学校以最大的包容和关爱,悉心呵护我的成长,让我在“讲台”“舞台”上,佳绩不断。学校通过“扶”“推”“赶”,让我走上了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帮助我从“合格”向“优秀”迈进。扶”正方向思想正,才能行为正;方向对,才能成长快。对一名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期待的,教学是困惑的、忐忑的,工作的状态难免是迷茫的、无助的。工作的第一个学期里,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南宋的《陈旉农书》首次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江南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思想,实乃我国第一流古农书。其植桑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肥地和苎桑套种,并首次记载了桑树嫁接技术。其养蚕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育种,努力育出能眠得整齐的良种,精心打理蚕室,通过加温来控制蚕室温度,勤喂叶除沙和预防蚕病,盐渍藏茧,缫丝时勤换水等方面。其蚕桑经营思想为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通过精心养蚕、缫丝、织绢,“唯藉蚕办生事”,并以套种苎麻、纺线织布为补充,解决全家的赋税和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春蚕》塑造了一个为了子女而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教学时,可抓住课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扣题理线索。 在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后,可扣题思考:母亲为什么养蚕?蚕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蚕上“山”前怎样喂养?蚕结茧后还要做哪些事情?从而划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条理。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它是用来比喻两件事毫不相干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学习时却不能这样,而应异想天开,多  相似文献   

20.
蚕丝,是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又因其为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