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唐代刘肃的笔记《大唐新语》.试题共设8道小题,着重考查了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句意理解、文意把握、文化常识等知识和能力.试题覆盖面广,测试目标明确,命题科学、规范、有新意,突出了能力考查,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总体设计充分贯彻了《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要求:“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测的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强调的是串联大意和领会主旨,取消了以往常有的文言复句辨析题,在题量减少、分值降低的情况下,题型相对稳定,并且突出对句意、文意的理解把握。从选文的体裁和范围上看,正如《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5期《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向》一文所言:考的是故事段子,取材是历史典籍中的人物传记。选文范围以两汉以后的文言文为主,思想性强。另外,选文情节相对完整,语句规范准确,没有复杂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能够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评价张文海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除了字、词、句的理解以外.还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即对一段或者一篇文章的理解,并能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这一要求是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以后,由局部到整体、由单项到...  相似文献   

4.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综合阅读题的考查目的 ,是在于通过对词语的理解 ,对语句的分析 ,对文意的概括 ,去检测考生是否正确把握了文意 ,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并能对其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对其技巧进行合理的鉴赏。很明显 ,着重考查的是整体阅读能力。因此 ,解答文言文综合阅读题 ,除了要掌握各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 ,注意掌握整体阅读的规律是很重要的。一、完整领会文章的内容 ,力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种整体理解能力 ,要正确地把握文意 ,既要微观上从字词入手 ,落实词语含义、语法结构、修辞运用和文化文学常识 ,…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包括解释语义的能力、正确断句的能力、诵读的能力、理解文意的能力、领悟分析的能力、评价鉴赏的能力等;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包括背诵句段习惯、积  相似文献   

7.
稳中出新的几道文言文题目北京·丰台王大绩1997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选自《大唐新语·持法》。从体裁、题材到题目数量都与往年相同,但稳中出新,有几道题目颇具新意。14题明考一个代词“是”的指代内容,实考对文意、句意的把握,命题角度巧妙,一巧拨千斤。本...  相似文献   

8.
高考和高中语文教学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提出一致的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所谓“读性”,包括两大方面:其一,理解词义句意;其二,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概括。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只靠学习课本上的儿庄文盲文是不够的,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就不断熏陶积累。为此,我利用展读时间让学生学习文盲文小故事,效果很好。每次展读只读一个文言故事,对于每个文言故事分四步来学习。第一步:默读。目的是通过默读,疏通文句,了解故事大意。第二步:朗读。目的是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断句,发现重点词语和句子。从语感上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句呢? 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必须要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在文中的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段,其常见题型为信息筛选题,筛选的范畴则以人物性格、品行、人生主张等为主,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分析理解文中与题目选项相关的重要句子的意  相似文献   

11.
词语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阅读时领悟句意,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探究内容,感受作品都离不开词语这个要素。因此,理解词语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但在实际教学中,解词教学常常陷入两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鉴赏中翻译是前提条件,结合文意并以"句不离篇"的根本原则对词语、句式进行理解和辨析,是准确理解文意的最佳方法。本文据此对文言文鉴赏的技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命题意图 古书最初无标点。古人读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明句读”——断句。倘不能正确断句,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等就无从谈起。因此,给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4.
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是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  相似文献   

15.
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作为古代的用字的现象,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的独特的语法现象,从而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更好地掌握母语服务。对于通假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读音中辨析,在例证中认知,在结构中把握。  相似文献   

16.
韩英兰 《考试周刊》2010,(42):55-55
学习文言文重点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要点的概括等几个方面,本文阐述了几种阅读技巧,旨在更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阅读文言文往往忙于答题而忽略了对原文的通篇把握,这种不顾及原文整体急于在文中寻找相应答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文言文阅读的前面几题偏重于对字词的解释,但对全文意思的把握是解释具体字词的基础;至于最后几道题则完全属于对全文意思的整体理解了。在答题前,首先要对原文作初次快读,以期对全文意思、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方能从居高临下、笼罩全篇的高度来指导下面的阅读和答题。文言文通篇文意的把握还要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所选的片断有愈来愈长的趋势。若我们从头读到尾,读一遍会不得要领,反复读又太费时。因而我们就须讲点技巧,不妨从最后一题入手。人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即切中要害。对于文言文而言,我认为最后一题“对文意的把握”即为“蛇的七寸”,是重点。说它重要,是因为“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是做阅读题的基本准则;说它重要,是因为最后一题的问法大致相同,“下列哪一项与原文意思不符”这无疑告诉我们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确的三项就成了解其他题的钥匙。那么怎样快速而准确地做出此题的答案?[例题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考纲对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把握文意,进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也是阅读的重点。“常见文言实词”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考试时切忌望文生义,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推断文言实词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推断,考生解题时将会得心应手。一、语法推断句意顺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文言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理顺句意,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翻译题在高考阅读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做好这类题必须以对实词、虚词、句式等的准确理解为前提,以对文意的正确把握为保证,因此文言文翻译属于综合性很强的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