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文,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与海鸥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每年当冬季来临时,老人每天都要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照顾伤病的海鸥,风雨无阻,坚持十年。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心离开自己的亲人。那么老人与海鸥之间是怎样结下这不解之缘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之间的不解之缘呢?作者在文中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的首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退休老人,十多年来,每到冬天,就天天步行到翠湖畔去喂海鸥,与海鸥相伴,风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鸥     
那年年末的一天,摄影家李志雄在翠湖边朋友开的影友沙龙休息,闲聊间发现对面翠湖边有位老人在喂海鸥,他的喂法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抛撒着喂,而是把食物摆放在栏杆上,看着海鸥吃完。和朋友聊起来,才知道这位老人经常来喂鸥,10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很多人都认识他。李志雄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敏感,明白眼前这位老人将是非常重要的拍摄题材。  相似文献   

5.
人鸥情缘     
《老人与海鸥》讲述一位老人对翠湖红嘴鸥非同寻常的感情: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给红嘴鸥喂食,他还给这些小家伙起了名字,什么"公主""独脚""灰头"……老人去世后,红嘴鸥像亲人一样守着老人的遗像不肯离去。我与红嘴鸥的故事便发生在欣赏了《老人与海鸥》这篇  相似文献   

6.
案例叙述《老人与海鸥》主要讲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步行二十余里来翠湖给海鸥送餐,陪伴海鸥,与海鸥相依为命,老人死后,海鸥为老人守灵送行的故事。老人和海鸥共同呵护了一段人与动物的"不了情",共同创造了一场人与动物平等、和谐的精神对话。故事很感人,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言语和言语携  相似文献   

7.
【文本细读】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一位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呜叫,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生前喂鸥、唤鸥、谈鸥等场景,表现了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老人去世后海鸥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表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语言占据着重要地位。语言越是优美,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使之自然地投入其中。想要营造诗意的语文教学情境,那么首先教师就要锤炼课堂教学中诗意的语言。一、教学语言的意境美在导入新课时,设计意境优美的导入语言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昆明的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老人与海鸥。  相似文献   

11.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视海鸥为儿女的老人,他给海鸥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十多年如一日。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友好。  相似文献   

12.
雷秋带 《广西教育》2010,(28):36-37
"独具匠心巧设计,人鸥情深撼心扉。"这是我聆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后的深切感受。鱼老师巧妙地重组教材,紧紧围绕"读—品-读"的设计展开阅读教学:先把文末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情景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地转化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回首老人与海鸥交往中的生动细节,把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及海鸥对老人的亲人般的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悄然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鸥》应该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应该抓住关键语段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走进"海鸥送别图";应该通过音乐渲染等手段,引领孩子们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不断地在看似寻常的地方营造浓浓的情境化氛围,并在其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老人生前像对待儿女一般关爱海鸥,去世后,富于灵性的海鸥又如儿女一般面对遗像为老人送行的感人故事。文中既描绘了老人与海鸥相处时温馨和谐的画面,又描述了海鸥为逝世老人送行时悲壮感人的情景,读来既令人感到一份幸福与温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老人与海鸥》。描写了老人生前喂食海鸥、死后海鸥"瞻仰"老人遗像,"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等动人情景。这些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脉络清晰,可以分成两个画面,即:老人喂海鸥、海鸥悼老人。其中,后一个场景让人有种"意想不到"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教学生发点,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感悟。备课伊始,我就感觉应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着重点。然而随着对文本的细读,我觉得只有对前一部分的深入理解,对一些语句和细节的深入感悟,学生对文中情感的体验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情感朗读才不会  相似文献   

18.
有幸参加全县开展的“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体验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教学幸福.现撷取小学《语文》人教版《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一个片断以飨读者.师: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体会.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呜叫.”这一镜头我很感动.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生:“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这个场景很感人.生: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瞻仰、纷纷、肃立不动”等词真切地表现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爱戴.生:“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这个镜头太传神了!那“白色漩涡”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9.
1.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