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儿童生活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影响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现实生活对儿童作文的影响:儿童生活体验中的率性与价值判断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实验”是江苏省锡山市自能作文的子课题。我们以现代教学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等理论为依据 ,在市教研室和著名特级教师徐永森的具体指导下 ,通过二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 ,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 ,生活越充实 ,作文内容就越丰富 ,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因此 ,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 ,创设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报答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学生写出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清代作家曹雪芹曾经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此可见,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作文之源,兴趣培养是学生习作之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现实生活,逐步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最终实现“人文合一”、快乐习作呢?  相似文献   

8.
一、对儿童作文“生活化”的理论思考 文章,是客观事物、实际生活的反映。儿童作文过程的实质就是儿童将他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的话真实表达出来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却无视作文的这一重要特性.在“快速、高效出作文人才”的短期利益行为驱动下,小学作文教学一度产生了一种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具体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即将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上对优秀范文的表达式形式的分析和传授。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需要作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情感的需要.作文之“溪水”来自于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中学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结果呢?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丰富多彩的火热生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出来,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情感动机,培养学生说老实话、做诚实人、写真人真事的良好品质,让习作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需要,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故作为儿童作文的教学者,要努力让小学生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彰显学生作文的儿童天性。一、让习作与生活无缝链接回归儿童本位的习作课堂,就必须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生活,尊重每一个能够激发儿童表现欲望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脱离实际,使得学生的习作缺少生活气息的现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积累素材,走进生活;改革命题,贴近牟活;积累语言,描绘生活:优化评价。创造生活”四个指导策略.以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成建萍 《成才之路》2011,(22):81-8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对儿童作文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综观当下的儿童化作文教学,令我们忧思的地方还真不少。在“儿童化”的滚滚洪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是唯儿童是瞻的极端化倾向:抛弃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夸大儿童的自然天性;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强化儿童的作文兴趣;淡定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素质上,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作文教育思想观念;在业务素质上,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作文教学能力。一、创新作文教学对教师思想素质的要求1.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生活中习作。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习作的主体能动地、真实地、本质地将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接着,习作的主体运用语言给观念、情感穿上“外衣”,并转化为文章。这一习作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在这种双重转化中,主体自始…  相似文献   

16.
打开学生们订阅的作文报刊,浏览了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心中有些郁闷 :这些优秀习作 ,篇幅长 ,立意新 ,主题深 ,老气横秋 ,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这是儿童习作吗 ?分明是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再翻翻我们的学生习作本 ,千篇一律 ,言之无物。一左一右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吗?叶圣陶先生说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郭沫若也讲过 ,习作就要“写尔所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 ,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 ,其结果往往有悖于我…  相似文献   

17.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的确,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选材方面,轻生活、重想象,喜欢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性作文,对于必须写的表现真实生活的习作则有畏难情绪,或在选材方面存在编、套等现象,描述水平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当前学生作文来看,内容十分空洞,出现成人化,显得十分干瘪无味。为什么呢?一个薄弱的环节就是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营造好作文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的本质目的即是为生活服务,即表达思想。现代社会更需要有思想、擅表达的人才。思想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收获的。基于此,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应当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真实认识和独特体验。因此,现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应是高中作文教学美沣的雷一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