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一种学习技能。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朗读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教七年语文学科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一、教师精彩的范读我认为教师范读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重视两个前提工作,即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初读,教师的范读能起到指引作用,而学生的初读能起到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要求,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一、随机范读——耳濡目染悟朗读范读很受学生欢迎,这是因为:一方面范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容易模仿;另一  相似文献   

5.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6.
耿梅琴 《教师》2010,(29):81-81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激发起学生们要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产生感眭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相似文献   

7.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要求,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一、随机范读——耳濡目染悟朗读范读很受学生欢迎,这是因为:一方面范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容易模仿;另一  相似文献   

8.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激发起学生们要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产生感性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教师的领(范读)和导(指导),它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老师的范读指导是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老师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学生的朗读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1、重视范读。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范读的榜样作用不但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而且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我每上新课时,都要范读两遍。第一遍要求学生不准看书,听老师的表情,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情并茂;第二遍要求学生看书,听准字音,范读过后,学生捕捉到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一次次的练读中逐步提高朗读水平。2、模拟仿…  相似文献   

12.
范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显著效果。声情并茂的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鲜明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5.
一 做好示范朗读。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所谓“师者 ,范也。”要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首先自己要读得好。为了能使自己的朗读富有感情 ,我在备课时首先琢磨着什么地方用什么语气 ,哪些地方该快 ,哪些地方语速要慢 ,什么地方该重读 ,什么地方声音放低一些 ,在重点地方作好记号。然后试读一遍 ,如果自己感觉在朗读时还不能完全进入角色 ,就再次字斟句酌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使自己的朗读m富有感染力 ,在练习朗读时 ,还注意对着镜子进行表情朗读的练习。范读之前 ,先让学生注意老师的语气、表情的变化 ;范读后 ,让…  相似文献   

16.
赖素珍 《考试周刊》2014,(80):58-58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恰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读;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体会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意,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做适当的、及时的范读  相似文献   

18.
孙荣华 《时代教育》2009,(6):201-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合理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勤于实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凡卡》时,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认真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选择文中重点段落,进行具体指导。例如,第八自然段,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层次地练读,通过练读,评读,准确地把握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播放朗读录音等方  相似文献   

20.
赵璐 《华章》2012,(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重在朗读的感情上.朗读感情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朗读课文要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学生拾阶而上.课文的主旨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凡课文都有情感的基调,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对朗读进行正确地定位,是有感情朗读的前提.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读者首先要有激情,其次才是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