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项大工程或一个大企业的兴建,离不开科学的决策、一组战役性经济报道,同样需要科学的决策。而在战役性经济报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则是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就是在实施决策过程中随时修正、调整与决策目标所产生的偏差,甚至重新确定目标的科学性决策。追踪决策在战役性经济报道中究竟有何特殊地位与特殊效用,笔者不妨在此概述一下宜昌日报1989年编采的《关于柑桔销售的系列报道》(此组报道分别获当年湖北省地市报、中国地市报和湖北省好新闻评比三个一等奖)的主要决策过程,方能从中窥见一斑。[决策起因]1989年,占湖北省柑桔总产50%以上的宜昌地区,柑桔产量突破10.8万吨,比上年猛增3倍多。同时,历来强力挤压宜昌柑桔市场的川湘两省的柑桔也获特大丰收。于是,原本就极其紧张的宜昌柑桔  相似文献   

2.
2001年5至8月,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农民不断投书或电告随州日报:“感谢党报牵线搭桥,传递信息,为农民解决了大难题……” 曾都区政府领导也专门撰写文章,称赞“随州日报刊登的菜豌豆系列报道动手早,问题抓得准,为秋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组经济报道为什么能得到如此众多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这组经济报道触及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随州日报关于菜豌豆的系列报道,在搞好地方党报经济报道方面,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并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特殊的背景催生一组特别报道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如何突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看了《宜昌日报》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大为感叹。这组系列报道,大胆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全社会的空前反响,从而使大家来共同参与和关注《宜昌日报》的两名资深记者追踪报道一位农民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卖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不少人士似乎都有这种感觉:工业报道难搞!难在何处?依笔者之见,难在“两难”:一方面是工业企业处在脱胎换骨式的“转换期”,新旧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思想观念之间或缓或急、或浅或深、或明或暗、或软或硬的碰撞、摩擦甚至冲突,给企业带来了一连串前所未有的矛盾与难题;另一方面是不少新闻编采人员不适应企业的这种“转换期”,面对企业错踪复杂的态势,有些人深感“力不从心”,即使是专门从事工业报道的记者,也有一种“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或者是“抓不住缰绳”的为难之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打开工业报道的突破口,已成为新闻界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宜昌日报》比较早地策划并实施的“本报记者驻厂日记”(以下简称“记者驻厂”)系列报道,则在工业报道方面摸索了一条较为成功的路子.调集兵力打“集团战”“记者驻厂”系列报道策划实施于1991年7月.在此之前,宜昌日报也抓过颇有深度的单篇报道,但就总体而言,过去的工业报道基本上是以记者“单枪匹马”式的“游击战”为主.这种“小打小闹”的报道方式缺乏事前的总体策划,采写稿件往往很难“打到点子上”.还由于在报道力量上“单兵作战”,难于集思广益,无法形成“合力”,在报  相似文献   

5.
1996年春,湖北丹江口市(十堰市所辖)六里坪镇范家院村、伍家沟村等地桔农在使用国营襄阳农药厂生产的“丰歌”牌柑桔专用肥后,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的柑桔树出现大面积死亡,致使很多刚刚脱贫的桔农又因此返贫。经权威部门鉴定:“丰歌”牌桔肥的氮、磷、钾严重不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丰歌”牌柑桔专用肥使用了不得使用的氯元素,系严重伪劣产品,是造成柑桔死亡的直接原因,该厂一位副厂长也承认他们为降低成本制售不符国标标准、微量元素严重超标的伪劣化肥的事实。当时十堰有线电视台曾作过报道,呼吁为受害桔农讨回公  相似文献   

6.
报刊审读     
《传媒观察》2007,(2):64-64
江苏报纸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报道;泰州日报的“建设新农村”栏目;宿迁日报的创业文化系列报道;连云港日报的“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7.
记者当“王海”──一次宣传报道的实践与体会湖北《宜昌日报》傅天好《宜昌日报》今年策划“记者当王海”,深人经济活动最前沿,向“假冒伪劣”宣战,向市民宣传商品消费知识。当3月17日《宜昌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打假捉劣盼勇士,千呼万唤始出来“王海”在宜昌露面...  相似文献   

8.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5,(6):36-37
贵州日报宣传科学发展观势头强劲,做得精心的《“十五”贵阳精彩回放》系列报道,一组质量较高的报道,“贵州文化专家谈”专栏办得好,《南风》坚持培养新兴潜力作者……  相似文献   

9.
《宜昌日报·科教版》今年实施“新闻希望工程”,“一期工程”就是通过舆论引导,支持贫困山区改善办学条件,报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映.请看一则电讯稿:一篇报道“建起”两栋校舍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宜昌日报记者田云兵、柳平)地处鄂西山区宜昌县边远山区的南家河小学,9月1日邀请《宜昌日报》总编辑熊庆文前往该校参加新校舍竣工庆典剪彩,以感谢报社对发展教育的舆论支持.南家河小学所在的栗子坪乡是宜昌市的贫困乡镇之一,去年开始拆危房建新舍,由于资金困难而在春节前被迫停工.《宜昌日报》记者今年3月采访报道了学校艰苦创业的事迹,介绍了所遇到的困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县内外近300个单位和5万多人共向该校捐助30多万元现金,使该校建起了两栋新校舍.要说这次报道是成功的话,那么,主要得益于在新闻中“加重”份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找准“上”“下”关注的结合部,“加”到“刀刃”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宜昌日报今年下半年在提高报纸质量过程中,“四管齐下”攻标题,一改过去党委机关报标题老套、呆板、重复、乏味的局面,使新闻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 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宜昌日报编辑部认为,过去很多新闻缺乏可读性,很大程度是“死”在标题上,因此,确立了“增强可读性,从标题抓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标题“准确、鲜明、简短、通俗、生动”的十字要求,并采取了四条措施: ——提出忌用词语。为解决标题落俗套、重复多的问题,编辑部提出了《宜昌日报标题忌用词语六十例》,规定诸如“强调指出”、“效果显著”、“一致好评”之类词语为忌用语,逼使编辑记者抓新闻、抓特点,特别是会议报道和经济报道忌用一些词语之后开始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7,(5):70-71
贵州日报两期“视觉新闻”夺目引人;贵州民族报图说民俗风情系列报道好;贵阳日报副刊专刊丰富多彩;安顺日报加强整顿机关作风报道。  相似文献   

12.
潘星兰、杨大兰,人们习惯称为“两兰”。90年代第一个春天,这两个19岁的女青年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发现和报道“两兰”这个时代典型中,各新闻单位作了大量工作。作为英雄家乡湖北的宜昌日报,也在发现“两兰”、报道“两兰”中尽了应尽的一份责任。“两兰”这个典型,是宜昌日报创刊41年来,宣传声势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典型,有些效应是我们起初就想达到的,而有些效应则是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在湖北宜昌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绘声绘色地相互传颂着:“宜昌的‘王海’出现了!他花了280元在通达商场购买假冒‘浪琴’女表一块,获得560元的赔款……”王海是一个专门购假索赔的山东青年,在京城各大商家购假索赔屡获成功,成为打假英雄。由于宜昌的“王海”是《宜昌日报》27岁的青年记者张良,这一特殊的身份,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系列报道“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是十六大期间《宁波日报》除了发好新华社的来稿之外,推出的一组自己策划、采写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关注。读者每天都在报纸上找这组报道看,在杨凌娜所在的海曙区,《宁波日报》一时“洛阳纸贵”。这组报道后来被评为2002年度浙江省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报刊     
《传媒观察》2007,(11):64-64
新华日报的沿海开发系列报道,泰州日报的“干事”报道,现代快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江苏经济报的趋势分析和预见性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强省之路》大型纪行式报道是河北日报为配合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推出的系列报道。从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7日陆续在第一版及第五版“新闻纵深”刊出。该报道近日集结出版,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作序,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张志欣写跋。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们渐江省临海市柑桔喜获丰收,不少桔农来人来信向市电台“农家天地”节目主持人表示感谢。桔农的感谢信使我回想起宣传陈启明的情况。陈启明是个柑桔植保员.他义务指导附近100多户桔农科学种桔,针对不同土性、不同树势,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喷施多元素液体肥,  相似文献   

18.
“但愿宜昌无此事”专栏是湖北省《宜昌日报》1993年7月开辟、并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事新闻专栏,是该报改进时事新闻宣传的成功探索。 如何使发生在外地的新闻为本地所用,是地方报时事报道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宜昌日报》开创性地组织时事报道,充分利用新华社电讯稿中的批评稿件,把一些带有普遍性、针对性的新闻集纳在一起,编发在“但愿宜昌无此事”专栏中,针砭时弊,告诫人生,弘扬正气,引导舆论。这个专栏面世后,立即受到读者以及新闻界同行的一致好评,称赞它是“地方报运用新华社电稿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好形式”,“是一个十分讲究批评艺术的专栏”。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上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1家首都新闻单位,以大量篇幅同时报道湖北省宜昌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共宜昌市委书记田震亚说:“我们市的文明创建工作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果,宜昌日报立下了汗马功劳。”宜昌日报是...  相似文献   

20.
《宜昌日报》今年下半年在提高报纸质量过程中,“四管齐下”攻标题,一改过去党委机关报标题老套、呆板、重复、乏味的局面,使新闻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宜昌日报》编辑部认为,过去很多新闻缺乏可读性,很大程度上是“死”在标题上,因此,确立了“增强可读性,从标题抓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标题“准确、鲜明、简短、通俗、生动”的十字要求,并采取了四条措施.—提出忌用词语.为解决标题落俗套、重复多的问题,编辑部提出了《宜昌日报标题忌用词语六十例》,规定诸如“强调指出”、“效果显著”、“一致好评”之类词语为忌用语,逼使编辑记者抓新闻、抓特点.特别是会议报道和经济报道忌用一些词语之后开始活起来.—实行“差额选举”.过去标题差,原因在于作者用功少,编辑也不爱动脑筋,总编审稿来不及.要闻部率先进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