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存在是柏拉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随着其思想的发展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智者篇》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非存在概念内涵的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柏拉图思想本身的转变。因此,澄清这一概念的转变,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是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者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共有一百三十多条残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论理学、美学等众多领域。就哲学而言,也涉及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是古希腊哲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我们按照现代的观点,把辩证法理解为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学说,那么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真正开始于赫拉克利特。因此,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形而上学家们都试图证明世界及其存在物的实在性(Realit?t)本质,但海德格尔却认为,尝试去解答存在物的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从海德格尔的视角,传统存在论执着于证明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原因有三种:率先把世内存在者理解为现成之物,把世界理解为众多存在者的集合,跳过存在论而以认识论为先。在《存在与时间》第一篇,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人的存在)的生存论结构——“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分析,化解了传统实在论对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徒劳证明,而对“用具整体”、“世界之为世界”以及“在-之中”结构的分析正是理解海德格尔这一努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这篇卢卡奇于1919年发表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收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同名文章的最初稿。在这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处女作中,卢卡奇不仅初步规定了“历史”“总体”“辩证法”“阶级”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而且建构起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逻辑构架。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构成青年卢卡奇“新世界观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它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今年恰逢该文发表一百周年,在此将其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受柏拉图《克拉底鲁篇》等的影响,赫拉克利特在哲学史上成为“流变”哲学家的典型;而斯多葛学派出于自己的体系对赫拉克利特关于“逻格斯”和“永恒活火”的学说的吸纳改造也造成了诸多误解。直接面对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则可以明了:作为赫拉克利特哲学核心的逻格斯学说贯穿了其宇宙观、灵魂观、知识论和政治哲学,展示了繁多世界的统一性和流变世界的恒定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反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要求回到希腊时代,海德格尔也不例外。海德格尔尤其关注希腊哲学中的诗性之思,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就是受到希腊时代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三人一定程度上的诗性之思的影响。他将三人的思想融合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存在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打开了西方人学思想的存在论境域,而同时另外一条传统理路在西方仍然继续着,因此比较西方人学思想的两条基本逻辑路线是十分必要的。这两条理路以“Dasein”和“Man”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分析两个概念的构成及其蕴涵是揭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人学思想和卡西尔逻各斯主义的人学思想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课程设置由四门课程构成.虽然各门课程训练的内容不同,但课程设置的基本精神却始终贯穿其中,即培养卫士的理性能力.而这一精神实现的标志则是灵魂经由辩证法这一最终课程走向真善美统一的理式世界.这将柏拉图的课程设置思想与美学精神贯通;而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则更有利于体认柏拉图美学的理性精神.理性不仅是柏拉图美学的精髓,而且也是其真善美统一的存在论和价值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到柏拉图,人们自然会以“古希腊唯心主义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冠其名首,而没有人说他是文章学家。而谈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人们也自然会滔滔不绝地谈到他“美是理念说”、“艺术摹仿理念说”等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闭口不谈其中的文章学思想。本文试就柏拉图《斐德若篇》的文章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那么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究竟提出了哪些文章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14.
曾子文章中的“政治学”四部曲(《曾子制言》 《孝经》《主言》 《大学》)与《柏拉图全集》中的“政治学”三部曲(《国家篇》《政治家篇》 《法篇》)同中有异,各有长短.柏拉图的平等和法律观念超越了曾子,而曾子的人性和民本思想又胜于柏拉图.曾子的“以德治国”与柏拉图的“以智治国”各擅胜场,彼此交融,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5.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相似文献   

16.
《矛盾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也是我党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东同志在这篇唯物辩证法的代表作中,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全面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两者相互联结的辩证法原理系统化、理论化,并升华到“矛盾的问题的精髓”高度加以阐发,强调“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矛盾论》,以下引文不再注明)认真学习“矛盾精髓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有助于当前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改革总目标的哲学理论基础理解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从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中去”这一视角出发 ,通过“时间性”境域和“语言”之途 ,海德格尔阐释了其现象学存在论的“存在”之道 ,使得生活与思想的表达在一个原发的“境域世界”中充分贯通 ,这样 ,就跳出了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二元分立的襁褓 ,使得各种在世的问题都澄现出来并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8.
闫伟 《惠州学院学报》2015,35(1):84-87,93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部分,海德格尔认为厘清存在问题必须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解构意味着我们已经对存在已经有了一个本真的理解。这种本真的理解海德格尔认为是通过现象学实现的。为了回答现象学何以如此?海德格尔探讨了现象和逻各斯这两个组成现象学的语词,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现象学的现象即是存在,故现象学是存在论;现象学的逻各斯是存在在此在的生存中的展开,故是此在的释学。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当作历史主义早期理论家之一,他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即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波普尔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归结为两个主观点"宇宙的变化和隐藏的命运",却不从哲学史发展角度来分析这两个观点,完全曲解了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辩证法的规律近年来,学术界对辩证法的体系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认真的探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从哲学史上看,在黑格尔那里,有辩证法只有一个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萌芽,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也有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萌芽。从经典著作看,在马、恩的一些著作中仍然看到他们关于唯物辩证法只有一个的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对立面的“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