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  相似文献   

2.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  相似文献   

3.
上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八册21课)后,一个学生提问:“亚里斯多德的话都靠不住吗?”我听了一愣:学生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呢?回顾教学过程,觉得又不能责怪学生,原因是在整个讲读过程中自始自终把伽利略当作正面人物来歌颂,相比之下,却暗暗贬低了亚里斯多德的形象。因为我考虑不周,导致学生产生了误解。亡羊补牢还不算晚,我立即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基本要求第十条,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我首先同学生:“课文中伽利略说亚里斯多德的哪句话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当讲到“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时,有个同学提问:“李大钊为什么不开枪呢?”是啊,事先,李大钊为了以防不测,特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支闪亮的小手枪,带在身上。当凶恶的敌人拥上来,为什么不开枪呢? 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快在我脑子里出现了端倪,我便用下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反问:李大钊能开枪吗?(学生被问位了);接着,又从以下  相似文献   

5.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一个学生临摹课文的插图启发了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连环画”。当我把这个想法一说出,学生的积极性可高啦,班上竟出现了一股画历史连环画的热。针对这种情况,历史课上我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每一课的内容,课外帮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好连环画面。我先后设计了《大泽乡起义》《郑和下西洋》等六七套连环画。学生们在画画的同时,既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训练了记忆力、观察力  相似文献   

6.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天上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板书:18四个太阳)(学生齐读两遍)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读书卡课题:四个太阳摇摇摇摇时间:问题提出者我的问题我的想法我的收获过渡:同学们填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个太阳是怎么一回事。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郾听课文录音。2郾听完录音,你知道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对话的过程呢?一、充分阅读如《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想象月光曲描写的内容时,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体会不够深刻时,老师再引导:“来,再把这些句子认真地多读几遍。”充分阅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用心感悟在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曼谷的小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饱蕴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读来感人至深。在讲读课文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呢?我提出可比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先以《曼谷的小象》写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同学不加思索在回答:“当然是写曼谷的小象。”“是这样吗?”我再次提出疑问:“请小朋友再读一读,想一想,曼谷的小象后面还有谁?”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我在教学实践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古语说:“无情不成文”。“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即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教《观潮》一课,我就是通过形象的录相,把钱塘江大潮来时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地想探知课文内容,想知道课文的精彩描…  相似文献   

11.
一、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每篇课文教学之前 ,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 ,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词运用、句式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去深思、生疑 ,并将疑问记下 ,新课开始之前拿来交流。例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 ,提出了不少疑问 ,比如 :“全军战士都潜伏在茅草丛中 ,火苗又趁着风势乱窜 ,为什么没窜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平时烫一下就哭闹不止 ,邱少云真的能纹丝不动吗?”“我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离得很近的敌人就闻不到吗?”甚至有的还提出这样的质疑 :“邱少云身上的炸弹为什么不会爆炸呢?”等等。我马上有选择地对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我的“自白”书》时,我抓住“自白”一词,区别比较,直奔重点,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字典预习,了解到“自我表白”是“自白”的本意;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里有几处出现了“自白”这个词?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是不是都一样?不一会儿,教室里活跃起来了。学生你争我辩,各执其辞。此时,我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写作的特殊时间和环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的意见很快得到了统一:课文中共有三个“自白”,它们的意思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作用。课题中的“自白”,加了引号,是反意,表示蔑视,说明这不是敌人所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湖南教育》2007,(3):33-33,42
在进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探究学习时,我问:“你觉得赵州桥与我们现代的桥相比,最大的创造性在哪里?”意图当然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忽有一“愣头青”提问:“老师,要是台风来了,会把赵州桥搞垮吗?”“哈哈哈”这一问引来全班一阵轰笑。  相似文献   

14.
先声夺人。我在讲《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时,首先就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百米赛跑的冠军成绩是多少吗?”学生一听这个,马上就来了兴趣,同时心里又在犯嘀咕,这跟泥石流有什么关系呢?紧接着,我趁热打铁,问:“你们知道泥石流的最大流速是多少吗?”最后再把这两种速度作比较,学生对泥石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1)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2)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3)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4)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5)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6)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向沙漠进军》一文首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课后就此设置的练习是:“最”表示沙漠危害人类的程度怎样?“之一”能不能丢掉?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沙漠对人类危害程度之严重,而且也能知道除了沙漠对人类有极大危害之外,还有冰雹、地震、火山爆发、山洪等其他的自然敌人。目前“最……之一”也用得相当多,并散见在报刊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是不是某种“说法”使用的人多了,使用次数多了,就逐渐成为正确的说法了呢?我总觉得:“最……之一”这种用法是错误的,它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语法习惯。翻开《现代汉…  相似文献   

17.
【问题呈现】案例一:下面是一教师教学《卢沟桥的烽火》(苏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的片段:师:仔细阅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呢?生:看到我军严正拒绝敌人进宛平县城搜查,我真是畅快,我认为对侵略者就应该这样毫不留情。生:在敌人进行挑衅的情况下,我军勇敢地进行还击,我感  相似文献   

18.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七册教材里的一篇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例文,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习作范例,引导明“例”,达到用“例”,从而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一、巧设提问——揭“例”提问是敦促学生读懂课文的一条途径。怎样提问才能达到“巧设”,把习作范例揭示出来呢?我认为这尚需根据习  相似文献   

19.
课间一笑     
《小读者》2005,(4)
更倒霉小东:“真倒霉,昨天的四道应用题,我只做错了两道,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柱:“我比你更倒霉,我没做错题也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东:“那是为什么?”小柱:“因为我连一道题也没做。”如此重点学生:“老师,您讲课我怎么听不出重点?”老师:“那就对了,我讲的全是重点。”象形字老师:“中文并不难学,你念过山羊的‘羊’字,羊不是头上长了两只角吗?”学生:“那为什么牛只长了一只角呢?”课间一笑  相似文献   

20.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