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缪荃孙与藏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缪荃孙是清末著名藏书家,文章论述了缪荃孙藏书来源、藏书整理、藏书目的及藏书流向。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与此同时,这一地区还出现了不少藏书家族。所谓藏书家族,即其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或利用,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文化需要。家族藏书和作为藏书家的个人的藏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藏书家的目的在于“藏”,家族藏书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用”;藏书家藏书注重书的版本,家族藏书注重书的内容。藏书家更突出典籍的文献价值,家族藏书则更注重发挥典籍的文化价值。当然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家族藏书是由个人来实现的,个人的藏书事业通常也由家族来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缪荃孙的藏书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江南与京师两座图书馆的创建,缪荃孙为中国后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人也不愧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在思想上,缪荃孙深受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影响,对其后来从事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将西方近代图书馆引入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至死不渝的缪荃孙,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缪荃孙被中国图书馆界称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他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自发明和使用书契文字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了。标志文明的文献典籍的积累、收藏、使用和流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属于宫廷官府的国家藏书。二、是私家个人藏书。兰、为书院、寺观等藏书。本文拟对私人藏书略加论述。私人藏书家的分类评价中国私家藏书的历史,就文献记载所见,最早的要算是周代的惠施了。《庄子、天下篇》说他“共书五车”。据说稍后的苏秦也有可观的收藏。到了汉代、私人藏书家就屈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传递读书种子”——张金吾藏书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吾,清代学者型藏书家.其藏书乃为治学读书而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递读书种子"的读书观,成为有史以来揭示出私家藏书活动社会精神含义的第一人.在此观念指导下,张金吾进行借书流布、刻书传世、编总集钩沉辑佚、辑丛书嘉惠学林等一系列泽及当世与后人的藏书活动,极具进步意义,由此亦证明他是一伟大的学者型私人藏书家.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为我国公私藏书的转型阶段,藏书开放思想占据主流地位.藏书家围绕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提高全民素质这一目的孜孜以求,私人藏书与国家、学校藏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中华文化、保存珍贵典籍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论古代私人藏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玲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52-53,封三
我国古代文献能够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其中民间私人藏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引经据典,对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保存文献典籍、校勘图书、编制目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与书结缘。到了晚年受命创建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结缘。本文从其藏书实践与创建图书馆实践两个方面缅怀和研究了繆先生不朽功绩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私家藏书业的鼎盛时期.其时藏书家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其藏书丰富,收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学术贡献大;他们还编刊图书、流布典籍、传播学术,并对近代新式图书馆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清代私家藏书目录数量多、品类全,其发展催生了版本目录学,并把题跋目录、专科目录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工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日本静嘉堂文库全景 我国的私家藏书,肇始于战国,由宋经元明至清代达到鼎盛。以私人藏书家为代表的私家藏书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藏书历史中居于主流。可以说,我国悠久的典籍文化遗产得以留传百世,历代的私人藏书家是立下了卓卓功绩的。私家藏书活动仿佛是一环紧  相似文献   

16.
清代嘉兴藏书业兴盛,私人藏书大家辈出.在藏书过程中,藏书家大多构建室、楼庋藏,并以典雅的名称命名自己的藏书处,以书蕴名,以名传书.这些充满了书卷气、书香味的室、楼之名,无一例外地折射着各个藏书家藏书的心理、情趣和旨归.这些异彩纷呈的藏书楼名,不仅是嘉兴藏书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元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权 《图书馆》2001,2(4):8-12,19
本文比较了元代和北宋、南宋私人藏书的数量和藏书家的人数,指出元代私人藏书在两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揭示了元代私人藏书家的社会身份、元代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及对明清私人藏书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论述了元代藏书家对私人藏书的保存、利用,元代私人藏书散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具有近三千年文明史的苏州,其悠久丰富的藏书文化和不可胜数的私人藏书家,居全国之甲。从宋朝的社东原、叶梦得,到清乾嘉期间名震藏书史的“藏书四友”黄丕烈、顾之途、周锡酿和袁廷祷,以及现代史学大家顾颌刚、目录学宿誉顾廷龙等,藏书传统绵延不断。众多的藏书家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腐好,以博藏群书,护持守成为己任,使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在他们的膻递中得以保存。苏州历史上还有许多家藏富瞻,然未以藏书闻名的藏书家,他们的藏书事迹被湮没于其他声名下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他们同样为保存文化遗产做出广杰出贡献。本大试图撷取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私人藏书、刻书事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①,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楼、私人刻坊更是占据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57%)②,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藏书家数量最多③,可谓"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④.除了传统的士人藏书家,商贾也开始斥资进行藏书、刻书活动,他们纷纷利用搜集到的大量珍稀藏书从事刻书活动,成为具有藏书(刻书)家与商贾双重身份的著名士绅. 寓居杭州经商的鲍廷博正是这众多商贾藏书家中的一员.他以"知不足斋"丰富精良的藏书交结江南文人,以献书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以刻印《知不足斋丛书》获得了嘉庆皇帝的青睐和江南士绅的赞许,晚年被赐予了举人名衔.历来学者对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的研究⑤,多将重点放置在"有功于艺林为甚巨,今夫经之有传注训诂,史之有辩证援据,学问之大者尽于此矣"⑥之上.就算考虑到鲍廷博的商贾身份,大抵不过虽出身徽商,然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学者、文献家,体现了古人"贾而好儒"的特点⑦.  相似文献   

20.
古代私家藏书措理之术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私家藏书自春秋战国之际产生、发展到清代,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河间献王私人征书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则有许多文献记载反映藏书家抄书、聚书、校勘藏书的事迹。到了唐宋时期,藏书家收书保管的意识越来越强,比如已注意到收藏正副本的作用,唐人柳仲郢所藏必三本,上本色彩华丽用作镇库本,副本作为经常阅读之用,次本则是子弟课业的读本;北宋的王钦臣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确保图书的留存。随着图书事业的发展,宋代出现了郑樵的文献学理论《通志·核燃略》,他分析了历代典籍散亡的原因,说明搜访典籍的必要性,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