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母体李正宇从古到令,我国写字用的笔大致分为两类:硬笔和毛笔。硬笔是用木、竹、骨、角、金、石之类硬物,削磨成笔尖写字的笔;毛笔是用毛发、纤维之类软物,制做成笔头,用以蘸墨书写的笔。因此我国就出现了两种书法,即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我国...  相似文献   

2.
毛笔源流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理禹 《寻根》2009,(2):82-87
毛笔是以各种毛类梳扎成锥形笔头,粘结在笔管一端,用于书写绘画的笔。它属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首,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毛笔的材质、工艺、形制及其使用方法,处处蕴含并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3,(4):70-71
贾兴平,又名致远,1945年9月生于山东省平阴县,大学文化,原任平阴县城建局局长,现已退休。工作之余,受教于臧延青、滕西奇等诸位书法名家,严以训练,遂成爱好。多年研习“二王书法”并临摹晋、唐碑帖,近年来又研习篆、隶,书法技艺精湛。他1988年毕业于齐鲁书画研究院,1990年参加全国硬笔书法研讨班、济南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等,现为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东方国际名人书画院书画师、平阴县书画院副院长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级书法作品展,并在国家级、省、市报刊发表。2005年。获“欧阳询”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并被授予“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入载《中国当代知名书法家墨迹选》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形体虽有差异,但同为硬笔书写。它们同西汉以来出现的汉隶、分隶、楷书、行、草之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文字迥然有异。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并未领悟此中真谛,将本属硬笔书写的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统统断为毛笔书写。文字学者断言:“自有墨迹可考以来,汉字即用毛笔书写”①;书法家则宣称:“书法就是写毛笔字”②。美籍华裔学者钱存训教授在其《书於竹帛》(又译《中国古代书史》)中对这一观点作了全面的发挥:“学者认为毛笔的应用是在商周时代之前,因为商周金文的款识,很显然是使用毛笔的…  相似文献   

5.
书画同源之说古已有之。学习绘画,借助书法用笔的特点,通过经常性的书法练习,来加强对毛笔性能的把握,以及在书法训练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对学习绘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全国书画考级是近两年才开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由北京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主办,玉溪市文化馆承办。开考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素描、速写、水粉、水彩、油画等专业。去年有考生37人。今年有106人。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69人.尤其以成人考生和毛笔书法专业增加的人数居多。考生中年龄最大的是毛笔书法专业的2位81岁的老人(1925年生),  相似文献   

7.
宗亮 《寻根》2012,(5):30-31
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神宗,1563~1620年)从小喜好书法,并且功底很好。他最先学习赵孟烦的字,后又练章草,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米芾等书法名家的字均是他临摹和学习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瞿明刚 《寻根》2004,(1):59-65
题壁诗是题诗的一种。题诗是印刷媒介流行之前原始媒介与语言媒介的结晶,无论从毛笔书法的形式美还是诗词的诗意内蕴美上讲,题壁都是一种审美性、娱乐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鸾翔凤翥,沧海桑田,一代又一代的志人高土书字写志,在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秦之古、汉之拙、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元之态、明清之朴,成为不同历史的审美表征,永远地嵌刻在历史时空中。去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暨名家书法系列作品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于今年春意浓浓之际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初已在日本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同去日本参加该展开幕式,在与日本书法家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  相似文献   

11.
上完了中国书法课,我爱上了这门独特的艺术。我学到的不仅只是使用毛笔的技巧,更是东方哲学和化,它使我更加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异与同。中国书法的运笔和结构、个体与全部、枯与湿、大与小、快与慢、阴与阳……其中充满了哲学的奥妙和人类的智慧,表现出人的生命的运动。这是西方美术中没有的。 中国书法为我开启了一道门,学习它将使我受益终身。[编按]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中国书法何清谷在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中,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独特。它是借助汉字的书写,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点线的变化运动,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问修养、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精神因素的美的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有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书体皆备,名家辈出。如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盛、中唐时期的张旭、怀素和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唐代书法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群星,除了与大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活跃有重要关系外,也与唐代历代君主...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人们愈加真切地感到整个中国对奥运会的殷殷期待与热烈呼唤。为迎接这一全球瞩目的体育文化盛事,表达人们对奥运精神的向往与礼赞,中国美术馆精心打造的《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开幕了,该展从书法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角度,同时使用5个主要展厅展出所邀请的全国193位书家,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强大阵容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书法家,更有中青年书法名家的精彩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文化部有关单位将“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颁发给了11位“国宝”级老艺术家,其中就有启功。提到这位年届90高龄的老先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他的书作。作为一代书法名家,他的字方严、爽利、清隽、挺拔,令人神清气爽,尘杂俱灭。  相似文献   

16.
大小篆、古隶、秦隶都是硬笔书写,但与甲骨文一样,千余年来,却统统被无端误断为毛笔书写。这一误断,最早出自西汉宣帝时今文经学家戴德。在他传授的《大戴礼记》中记载了一首据说是周武王撰写的《笔铭》:“豪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戴德解释此铭的缘起,说是西周之初,尚父道丹书之言,武王闻之,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起坐之次,以戒后世子孙,《笔铭》即其中的一首。从铭文所谓“豪毛茂茂”来看,所说的笔,显指毛笔,而且是周武王所用的书写工具,等于宣告西周已有毛笔。但此《笔铭》不见于先秦旧典,观其托言“尚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史上,擅长书法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一家三代都擅长书法,风格又具家族特色而能名扬于世的却不多,尤其是客家人士,甚为可贵。而清代中期书法艺术大师伊秉绶及伊念曾、伊立勋一家三代的书法,则一直引起同道们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友人带来一些朱伯雄先生书法的图片,我打开一看不胜惊奇。其书法清一色的周秦大篆,一阵古风顿时扑面而来。我之所以惊奇,是因朱先生乃西方美术史的著名学者,就其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而言,一般不会太花精力进行书法创作,尤其古文字书法。因为,这是两个跨度很大的艺术范畴。古文字书法,即使对专门书法创作者而言,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古色古香的纸扇作为纳凉工具,于现代逐渐退出实用领域,成为装饰品或艺术品。近年,扇面书画作为中国书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成为拍卖市场的一匹黑马,激发人们欣赏收藏的欲望。曾经是藏家心目中小配角的扇面书画,如今已经晋升为收藏主角而渐受市场的宠爱,尤其名家精品扇画成为极具增值潜力的收藏门类。  相似文献   

20.
藏族的竹笔书法赤翁克埃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也是构成灿烂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受到中外人士的共同喜爱,而藏族的藏文竹笔书法也丰富了中国的书法文化。西藏的竹笔书法来源于藏文,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