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走出丛林,惊恐地端起了枪。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背对他的敌兵。敌兵像木桩般站着,拎着水壶和枪。兵将枪口瞄准他的脖子。兵说,不许动!敌兵抖了一下,举起手。兵说,扔掉枪!敌兵扔掉了枪。兵说,慢慢转过身!敌兵没有动。  相似文献   

2.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相似文献   

3.
马庆恒  赵志合 《科技文萃》2005,(10):178-183
呼风唤雨的气象武器 我国古代有许多呼风唤雨战胜敌兵的神话故事.故事中的玉皇大帝和四海龙王运用天雨、洪水,淹没敌兵;风神、风怪和雷公、电母也运用自己的风威、电威,降服敌兵;各路天兵天将运用狂风、暴雨、雷电、洪水等各种气象武器来制服对手.  相似文献   

4.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相似文献   

5.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夜深了,筋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  相似文献   

6.
曹玮用兵     
曹玮主管镇戎军这个地方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军队不成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  相似文献   

7.
曹玮用兵     
曹玮主管镇戎军这个地方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军队不成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  相似文献   

8.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  相似文献   

9.
给合简单     
赵盛基 《良师》2011,(6):15-15
古时候,一队敌兵攻打一座城堡。 敌兵攻破了城门,一堵长长的高墙横在面前。沿着高墙的脚下是一条通道,通向左右两边,到了左右通道的尽头,才又有拐向城里的进口。左右两边建造的一模一样,但只有城里的人知道,一边是通道,一边是死胡同。敌兵不知道哪边是通道,哪边是死胡同,也来不及再侦察,只好兵分两路,一路向左,一路向右。  相似文献   

10.
一、“空心方阵”智退敌兵由于番邦入侵,朝廷派卢生坐镇边关。他的部下失守了一个战略要地,敌兵峰拥而至,团团围住了作为前方指挥部的一个小城,当时,卢生手下的将领和兵卒只有55人。恰好那天天色已晚,敌人鸣金收兵。卢生抓紧时间调兵遣将,作了一番  相似文献   

11.
致命的母爱     
刘墉 《现代语文》2005,(11):16-16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歌颂母亲的诗义不计其数,母爱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注入更多更新的内涵。《致命的母爱》一文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深刻的主题,耐人寻味。一、用对比,制造反差的艺术手法母爱是伟大的,善良的女主人忘记了自己被抢了食物,被占了房间,望着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睡着的敌兵(在她眼中他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她想替这个孩子(敌兵)盖上滑落的军毯。她“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  相似文献   

13.
教法一 假如我们按“平推式”教学方法上《“你们想错了”》一课,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先指名学生读完这一自然段后,提出三个问题:(1)敌兵发现方志敏是红军领导人后想什么?(2)敌兵是怎样搜身的?(3)敌兵搜身的结果怎样?学生把书一念就可以答好:第一题是敌兵“满心希望能从方志敏身上搜出大洋来。”第二题“是他们把方志敏全身都摸遍了,从衣领直捏到袜底。”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找到。”这都是书上的话根本不需要思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语言。如:第四自然段,分析到最后一个句子时,提出“他们错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时,学生不读下面几个自然段是答不出这个问题的,它必须联系下文才能回答清楚。  相似文献   

14.
本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红军领导人方志敏烈士的高大形象、崇高气节和国民党士兵的猥琐卑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从这一对比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革命宗旨,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官兵们的腐败本质。课文用方志敏烈士的语句为题。讲读教学时,可以直接从分析课题入手。敌兵一次又一次地对方志敏搜身,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么样呢?敌兵为什么连一个铜板也搜不到呢?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呢?本  相似文献   

15.
蜘网铜墙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当他们意识到误入了敌人包围圈的时候,已经别无选择。双方一交火,这个班的士兵瞬间就被冲散了。年轻人拼命地奔跑,身后是穷追不舍的敌兵。他跑到一个山洞旁,再也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心里清楚,进洞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他英勇善战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人,同时他具有卓越的数学才能.1805年,法国拿破仑与德军在莱茵河畔激战,德军在莱茵河北岸Q处,如图1,因不知河宽,法军大炮很难瞄准敌兵营,聪明的拿破仑站在南岸的O点处,调整好自己的帽子,使视线恰好擦着帽舌边缘看到对岸德军兵营Q处,然后他一步一步后退,一直退到自己的视线恰好落到刚刚站立的O点,让士兵丈量他脚站的B处与O点间的距离,并下令按这个距离炮轰敌兵营,法军能命中目标吗?试说明理由,用帽舌边缘视线法还可以怎样测量,也能测出河岸两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王衍 《四川教育》2001,(10):36-37
20"你们想错了" [题旨说明] 1.第1题是培养理解能力的练习.可指导学生在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敌兵对方志敏的两次搜身,发财的希望落空的事例精读,从中体会革命先烈干革命的目的.这个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在"说"中培养.  相似文献   

18.
“空城计”是广大中国民众熟悉的一个故事,《辞海》等权威辞书对“空城计”的解释都和《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只是一个经典文学故事。尽管历史上确有利用空城计吓退敌兵的实际战例,但是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记载。本文针对有关空城计的几个历史真实案例和文学故事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改革教学方法,关键在教师。对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情绪饱满、积极思考的主动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趣导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开始教师就说:“大约二千多年以前,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有许多发明创造。在他年老时,罗马人攻陷了他的国家。当一个敌兵冲进他房里时,他正研究画在地上的圆。他大叫:‘不要踩着我的圆!’但那敌兵却把他刺死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知识。”学生听得惊讶万状,兴趣横生,不断瞪大了眼睛倾听着教师的谈论。在这种情趣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随即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列举了许多生活中观察到的圆形,在头脑里重现了圆的表象。接着要求学生用硬币边、圆规、一根针和一条线分别画出大小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1860年10月,圆明园浩劫举世震惊,英法联军无疑是祸首。但是,谁先抢了圆明园?据王运说是中国人——北京海淀的满人和老百姓!王运的《圆明园词》说:“敌兵未至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这话诌诌的,好在附有自注,词义乃大白:“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