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91年我刚上网下棋时,纽约的棋社正开始出现衰败的迹象。本来棋社在曼哈顿5大道23街挺好,可据说老板Michael Simon听信日本人的谣言,将棋社搬到日本人集中的东49街,指望日本人来振兴棋社。可事实上,无论棋社在哪儿,中国棋友都是多数。新棋社给不少华人带来不便,加上华人棋友范氏兄弟在纽约法拉盛区另开了一间棋社,这传统棋社一下就冷清了。  相似文献   

2.
两个大老板     
《围棋天地》2005,(1):58-58
我们棋社以小陶和小彭为超一流高手,另有一个老饶,比他们略弱,是一流高手。但老饶早年很少去棋社,而且有十多年不在棋社露面了,稍微新一点的棋友都不知道他。在老饶之下还有两个好手,卓新和黄国雄。论当时纽约各种比赛的战绩,他们二人也没比我好,可我与他们对弈总落下风,算是我的克星吧。他们俩都是当老板的,  相似文献   

3.
棋缘情缘     
我和他相识缘于棋。我喜欢下棋,所以有空闲便到家附近的棋社去,棋社中多是中老年的男人,偶尔来几个老太太若能凑成一局儿,便会马上弃棋投麻,倒也自得其乐。因此我的存在显得格外的扎眼,自己却浑然未觉,观棋叫阵毫不逊色。每每战罢,便和这些棋友大肆争论,龄高年长的棋友自觉身份高低总是包容于我,也只有他,每次都和我争得面红耳赤,一见高低,渐渐的竟有不打不相识,惺惺惜惺惺之感、于是我们俩都暗地里憋着劲真正较量起来。他的棋下得果然不错,我心上佩服,嘴里却不愿服软,一味穷迫猛打,谁知他的脾气更为倔强,丝毫不肯退让。…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4,(23):52-52
大概90年代初,常振明来到纽约。以常的实力,当时在纽约应是头份儿。但他不常来棋社,大多是有比赛才露一面。在一次比赛后,有个韩国棋友向常振明挑战,他的名字从发音推断大概是李石焕,中国棋友都叫他泡菜。他要与常下一百美元一盘的彩棋。由于是初到纽约,一百美元是个很大的数字,常有些不敢下。中国棋友实在看不惯泡菜的嚣张,纷纷怂恿常应战,还出钱帮彩,最后常振明硬着头皮上场。  相似文献   

5.
三辆破车     
《围棋天地》2004,(24):52-52
大概在1990年到1992年间,棋社在5大道23街的时候,有三个棋友通常是开着辆破车去棋社。套句70年代北京人形容破自行车的说法,这三辆车除了喇叭不响,其它地方哪儿都响。  相似文献   

6.
我原先与陆永成素不相识,和他相识后感觉是件很开心的事。今年,在毛六棋社举办的一次周周乐比赛中,老棋友王兆维将同样来自江北的陆先生带到我面前,说他一生爱棋,家里还有一些诸如旧象棋报纸之类的收藏品。陆先生和我好像自来熟(老南京话)一样,没一会儿工夫就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特地注明了从市中心到江北家中的乘车路线,立马要加我为好友。面对陆先生的盛情,我答应他一定择日登门拜访。  相似文献   

7.
宝华 《围棋天地》2005,(9):72-72
继成在棋友中的年龄偏大,一开始好像他也不怎么参与我们的聚会下棋,后来在“古道棋社”举办的首次地区围棋赛之前,我们先搞了个选拔赛,那次他获得冠军,紧接着在地区比赛上,他又拿了冠军。于是,他成了我们中间想当然的高手,在一起下棋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1990年12月22日,上海棋社举行庆祝会,祝贺上海棋社成立暨《围棋》月刊创刊30周年。国家体委棋牌办公室主任陈祖德、上海市教卫办副主任黄荣魁、体委主任金永昌及各有关人士,各界棋友共300余人参加了庆祝会。在庆祝会上,专程从北京赶回上海的陈祖德以上海棋社第一代棋手的身份,祝贺棋社成立30周年  相似文献   

9.
相传北京香山东宫门前的八旗印房附近, 有一座供人品茶对弈的春秋棋社。棋社主人是 八旗宗室觉罗学堂的赵瑟夫先生。此人下得一 手好棋,但自高自大,自诩常胜将军,在棋社门 上还贴了“棋才冠八旗,艺名满香山”的对联。 更有甚的是,他总把老将钉在棋盘上,不管你如何“将”,老将就是一动不动。他狂妄声称:如果谁能杀败他,就把钉着的老将拔走。 曹雪芹见此人如此霸道,决定拔掉钉在棋盘上的老将,杀杀他的威风。于是他掖上了铁钳子,来到春秋棋社,先观看赵瑟夫与别人对弈,摸透了他的棋路,然后就与他对弈起来。前两盘,曹雪芹一负一…  相似文献   

10.
棋友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位棋友,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围棋发烧友!他就是任国安。在我与任先生的多次交往中,感觉最多的是他酷爱围棋,而且渴望使自己的棋力得到提升。这次他寄来了自己参加新余市“德顺杯”比赛的棋谱,并且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与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本局是我学生与业余棋友的对局,双方在网上均是8段级别.本局执自一方的棋友很是得意,开玩笑对我说:“我还没开始计算他就倒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盘棋。  相似文献   

12.
执著的小周     
我是1995年离开纽约的,至今一直住在新泽西州。刚搬来时曾想找人下棋,但新泽西的棋社大都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一天晚上活动,对我这上班族来说很不方便。在1998年去过几次纽约棋社后又断了几年棋,直到2002年才找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围棋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我在棋社玩了一个多月后,自报AGA4D的已经部不是我的对手。一天小何告诉我,在纽约中国城还有一个棋社,让我到那儿找小陶。我知道那儿有个陶姓的高手,但我不会自讨无趣跑到中国城找罪受,还是安分守己在没高手的地方找乐子。  相似文献   

14.
同学卢理     
陈友义鼓动我上网时,卢理也是他列出的棋友之一。我和友义的相识,就开始于友义与卢理的一盘棋。  相似文献   

15.
老劫·老庄     
我的一位棋友,下起棋来,肚子饿了也不知的,老婆孩子也不要的。棋友棋艺虽然一般,但造劫功夫绝对达到专业水平。与他下棋,下着下着就被他弄出一块劫棋,常围着一个劫争来争去。所以,我从不喊他名字,喊他老劫。老劫和我一样,是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小男人,浑浑噩噩地活在俗世。也许是常输给现实输给生活,只好退到棋盘上去寻几把赢的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少年刘致远     
我在2000年左右就听棋友林振道说过刘致远,可在2003年才第一次见到他。  相似文献   

17.
本期给大家讲解的是我与马望棋友在中州棋王赛期间进行授二子三番棋的过程。马望是一名很有建树的医学博士,更是一名热爱围棋的爱好者,只要去北京就必到“天地间”以棋会友。这次第8届中州棋王赛他做起了服务工作,为各个省份的棋友做起了后勤(我们3年没有对局了,这次看长棋没有),所以我们相约郑州,忙里偷闲进行了三番棋交流。  相似文献   

18.
熟翻我的 棋友们大多亲 切地叫我“小 林”,其实我已 过不惑之年. 可以称“老林” 了。 我是 1959 年出生的,少 年时代追随前 辈棋手、“扬州 三剑客”之一 朱剑秋老师学 棋。朱老师对 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到我后来进上海市队以后.他还十分关心我,有棋友去看望他时,他还常会问棋友:“阿拉小林棋下得怎么样?” 70年代中期,我进入上海市象棋队,又得到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等师长的指点,棋艺长进得更快了。1976年,我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全国少年赛预赛,跻身决赛圈(后来决赛因故未进行)。当时与我一起参加“比武”的少…  相似文献   

19.
李东明 《围棋天地》2006,(23):71-71
王汝南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棋类运动是与之结合得较好的体育运动之一。是的,在网络围棋面世之前,找人下棋可是件麻烦的事,你有空闲丫有心情了,可你的棋友们不是这个没空,就是那个有事;去棋社吧,可那个环境却有点不太适应。有了网络,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涉足网络围棋有近十年的历史,曾乐此不疲,现在却突然发现它有点不适合我了。究其原因,只是因为网络上盛行快棋。  相似文献   

20.
尖顶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1):83-85
日前,我到联众围棋网站去与棋友们对局交流,大概是看到我下了一着“尖顶”的缘故,观战的一位棋友便打上一句话:“王老师不是常说尖顶是俗手吗?”是的,在电视围棋节目中,我的确许多次地说:尖顶是俗手。棋友(们)能记住这句话,我颇感欣慰,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