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葛恒杉 《考试周刊》2012,(37):70-71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获得,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认为知识就是水平,知识就是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造成大部分学生厌学,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同学们学习数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大家要做到"四化"。  相似文献   

2.
王康 《现代教学》2009,(3):49-49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演绎推理的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探求知识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活动,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数学联想,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结合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杨轶春 《湖北教育》2004,(19):50-51
现在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病就是:过分强调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有思维能力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有可能只是千万次重复别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的一种特点就是直接把教学结论“说给学生听、写给学生记、做给学生看”。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谈化了数学情境知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黄庆雄 《考试周刊》2012,(15):64-64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兴趣、创新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忽视学生知识梳理过程的主动性;思维训练强调解题数量的增加,忽视学生思维方法形成的规律性;能力培养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差异性.为了使数学复习课高效并充分起到复习的作用,本文基于几何作图的方法,从直观的角度实现对平行四边形知识单元的系统复习.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功能,忽视学生的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过度偏重科学精神的熏陶,忽视人文精神的塑造,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曹文庆 《考试周刊》2010,(16):86-86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教科书”,教师把数学课程理解为数学知识,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甚至惟一的目的,教师把学生当成孤立的学习个体,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作为人类活动的生命意义,忽视了数学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动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简单的灌输、接受的机械活动。学生没有享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使得他们虽然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但内心都越来越讨厌数学……  相似文献   

9.
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通病。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的,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作为坚实基础的,但是能力又不是只要所具备的知识而自然转化为的,某项知识只是由于被记住,但并没有被消化理解吸收,就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就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个性特征,也就是不能转化为一定的能力,这并不能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也就不能被自己运用于各种实际情况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杨振宁说:"中国的学生知识太多,活的思想太少." 的确,我国传统教育的最大误区之一,就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近几年的教改试验,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后者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探索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黄晓燕 《广西教育》2007,(7A):84-84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有些学生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作业出现这样的笑话:一个鸡蛋重50吨,一场电影2分钟,飞机每时飞行800cm等等。这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因此,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四点问题:不要过分强调巧解,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不要过分注重情境性教学,忽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要过分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化,忽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盲目强调学习方式转型,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成为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下面我为实施创新思维教学中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接受,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和知识的分析与创新。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地学,就像把一个容器的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一样机械和简单。这种应试教育在当今强调人的能力和创新的时代,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将数学描述为一个过程,不仅重视数学的结果还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但多年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在结果知识上做文章,所讲的数学知识是那些可用数学语言直接来表征的系统知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生善于解题、双基扎实,但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性.甚至有“数学就是解题”、“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等等这样的错误的数学观,究其原因,恐怕就是由于忽视了对“过程知识”进行研究与教学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上。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不善于将这一过程中丰富的思维训练因素挖掘出来,也不善于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加以暴露,学生学到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知识。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景艳 《素质教育》2006,(6):20-2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