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听取民意,沟通舆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气。网络问政为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和表达民意开辟了崭新的通道,而2009年以来广东等地兴起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更是政府信息发布方式的创新。目前,基于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布的政府民意梳导策略与方式,正在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于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发布与民意梳导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其前景分析,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转型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中,政府需要自己的网络传播代言人与广大网民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政府网络发言人便在传统的新闻发言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2009年可谓是中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元年。各级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网络发言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8.
李剑桥 《新闻世界》2012,(5):165-166
网络新闻发言人自2009年出现以来,全国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政府顺应时代趋势、提高执政能力的举措,也是加强政府网络舆论部门的有效方法。对于这一制度,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能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奇亭 《青年记者》2009,(17):72-72
最近,广东省职能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对网民的质疑进行一一回应。 网络发言人的创举,最大的意义在于敞开信息的大门,简单地将其看作执政方式的华丽转身还不够,网络发言人背后,是亿万网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盼。令人高兴的是,网络发言人使得民众与政府沟通更方便。但令人担忧的是,没有真正的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能在虚拟的世界存活多久。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近年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形式。网络新闻发言人能够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具体分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如何塑造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最近,广东省职能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对网民的质疑进行一一回应. 网络发言人的创举,最大的意义在于敞开信息的大门,简单地将其看作执政方式的华丽转身还不够,网络发言人背后,是亿万网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盼.令人高兴的是,网络发言人使得民众与政府沟通更方便.但令人担忧的是,没有真正的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能在虚拟的世界存活多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互联网而兴起的网络民意收集已成为政府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以房养老"为例对政策公开讨论阶段网络民意收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政府在对网络民意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制定多种多样的民意收集方式,建立动态的民意监控收集系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媒体间的融合并与政府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中国本土的信息公开机制的试睑一“网络发言人”现象。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通过对现有网络发言人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信息公开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现有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特征;通过对其满意度调查,掌握现有信息公开试验的认知度、满意度和公众期待;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从政府角度归纳影响政府开展信息公开的...  相似文献   

14.
李璇 《今传媒》2011,(12):121-122
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不仅表明政府对媒体的重视和合作,更体现政府对于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尊重。权威信息的缺失是流言和小道消息诞生的根源,政府向公众发布明晰度较高的信息,从而使政府处于新闻"第一定义者"的优势地位,对舆论进行引导。网络普及下单媒介新环境给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带来了挑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面临新考验。本文旨在用实例对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及模式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我国逐渐建立电子政务体系,网络发言人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政府发言人的角色从现实走进虚拟,这是现实的选择。为使网络发言人的角色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其合法身份、工作程序,明确其职能,并完善科学的评价监督体系,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人才的培养,使网络发言人逐渐适应现代政府的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16.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上半年,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始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并受到了网民的欢迎.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议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发布机制、实效化的服务机制和立体化的宣传机制等手段让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发言人不是政府与公众开展网上信息交流的"摆设",而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问政的网络通道。网络发言人作为政府联系公众的实时信息渠道,必须做到畅达、高效、务实。从满足公众知情权、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出发,需要解决好政府信息的收集、组织、授权与发布问题。无论从某一级政府还是其组成部门来讲,政府  相似文献   

18.
缘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发言人作为一种顺应网络发展和民意诉求的创新型发布模式,被各政府部门所尝试.遗憾的是,尽管在推出之时轰轰烈烈,但网络发言人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缘起与发展,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网络舆论表达与政府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是一种政府推动、媒介联合、民众参与的三方互动模式。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赢效因素在于主动性、及时性以及官民交流沟通的顺畅。目前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存在着网络平台有待完善,权威性与职业素养有待培育,网络发言的实效性有待保证等局限。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前景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官民沟通的诚意,以及制度化、规范化,有约束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开辟了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并将互动扩展到媒体之外 ,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它不仅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启了一个视野宽阔的窗口 ,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政府领导者能够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世间百态、发掘民间智慧、看到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然而 ,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不平衡的一面 ,它代表民意的程度还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