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乐培训基地"我知道,快乐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我也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快乐,但在平时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快乐性格呢?"许多家长在我们的快乐大讨论中,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的确,知易行难,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养成快乐性格绝非易事。那么就请家长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培训基地,看看如何养育出一个人见人爱的快乐宝宝。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孩子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孩子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通过有效学习和锻炼,成为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人。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幼儿园对每年举行一次的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尝试,对传统运动会进行了创新。开展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加,园级运动会和班级运动会相结合,以"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  相似文献   

3.
正新健康真正的健康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营养看孩子是否生病……还要用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养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养育的道路本就充满了荆棘一种正确的养育方式不仅将带给孩子健康的身体还将完善孩子的心灵让他在很久远的未来得到更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科学的教子方法,将会点燃孩子健康成长的火花。快乐、幸福的心态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幸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身作则感染孩子"等具体的方法,就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遵循节气的变化,遵守地域的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这也是自然养育中很重要的部分。现代生活方式经常让我们忘记或忽略了自然养育的规律,需要经常检视。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因时而养,因地而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过多人为的干预,不仅违背自然养育的原则,也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的辅导,而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护育,从而达到"正行"的目的。"心若在,梦就在""哀莫大于心死"等均说明人心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立心志、昂心气、正心态"。家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长、老师对孩子幼儿园进餐问题非常关注。"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此,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仅从身体健康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作为孩子重要以及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心理是在父母的熏染下形成的。和睦的家庭给他们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快乐。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足家长心中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存条件,可是,在孩子身体的营养及健康水平愈来愈好的今天,孩子的心理状况却令人担忧。有的孩子甚至轻生自杀。一、考试紧张:幼小生命难以承受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爱与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见微知著,通过仔细观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恰当评估;科学培养孩子的优秀心理品质,与孩子共同成长;把握心理教育的重点,有爱有序地陪伴孩子。家长在养育中需要不断地学习,用智慧正确传递自己的爱,让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多:拼命工作,希望挣更多的钱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真是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并不买账,他们并没有因此快乐起来。原因何在?这要从幼儿快乐的源泉说起。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引起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幼儿的快乐来自外界事物对其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诚然,幼儿有一定的物质需要,但这个需要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  相似文献   

12.
孙志昌 《家长》2010,(2):51-51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健康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健康就是身体好就行。其实,身体好只是一方面,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孩子才是真正的健康。优秀的孩子,不仅身强体壮,智力出众,更应该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徐青 《家庭教育》2009,(11):32-33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身体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由于每个新生儿来到世间时都只是一个无知无识的生命个体,除了生物性本能外,十分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要把孩子培养成人,首先应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其次是生活知识的传输,让孩子在知识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有些孩子胆子很小,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呢,对孩子的心灵健康、生活是否快乐的问题进行关注,孩子缺乏自信心,应该怎么样帮助他建立自信,老师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情绪化行为应如何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对待,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与此同时,经验和理论基础构成了我们重要的武器。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同时还应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做到"教无定时"。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用啼哭吸引父母及照料他的人注意他。他是饿了,是拉了,是冷了还是困了,细心的父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就会及时满足他的需求。这些生理上的需求,是所有婴儿必须要得到满足的基本要求。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及时满足他的生理需求外,还应特别关注他的心理需求。那么,对于0 ̄3岁的婴幼儿来说,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中,他的哪些心理需求是父母必须给予重视的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最重要的。1.爱的需求爱是生命的源泉,每个孩子都要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贴、关心照顾、拥抱鼓励,…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观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而且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也起着决定作用。那么,作为家长.面对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呢?笔者根据自己实践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生活让父母亲自养育孩子的时间逐渐减少,导致养育难度在慢慢增大.当养育者对孩子的管教出现困难时,家庭的养育者仍具有养育关系中的主动权.强调养育者的个人修为及自省或反思,同时完善社会干预策略,通过"周末家长学校"帮助养育者改善养育认知和策略,这对家庭和谐发展、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少年儿童心理失衡的根源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家是孕育和创造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埋下心理失衡的祸根.  相似文献   

19.
高剑 《江苏教育》2014,(15):9-10
<正>说起对孩子的期望,我一下子能想到的首先是我们老祖宗那句"成龙成凤",其次就是"光宗耀祖"了。仔细想想,父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确实蛮重要的,它决定了接下来家庭教育的方针、决策。有时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期望不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动力,家庭教育失之盲目;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容易转化为负能量。我一直在学着调整对儿女的期望,怀孕时,我最大的期望是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接下来不能免俗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延续,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孩子小的时候,还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越大就越有个性了,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后,孩子们有了独立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下,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学生,只因父母说了几句,便负气离家出走,甚至走向极端结束自己稚嫩的生命,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听着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万分惋惜之余,我不由得锁起眉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都如此脆弱,就如同一层薄薄的蛋壳那样不堪一击呢?一、"蛋壳心理"的成因(一)"温室的效应"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成型"和"定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