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运用电教媒体,训练朗读能力 实践证明,朗读不仅要求掌握一些技巧,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感情的投人,只有引发朗读情感,才能让学生对朗读的内容喜读、爱读、会读.  相似文献   

2.
陆瑛 《上海教育》2000,(4):47-4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之一。抓好朗读训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但一味地要学生多读,学生会厌倦,效果并不佳。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充分地直观地感知理解课文,激发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恰当地运用电教  相似文献   

3.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朗读是促进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读正确,把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二、入情入境后,训练语感,再有感情地朗读.三、美读课文,真切体验,赏读升华.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一、优化朗读训练 上好诗歌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是需要多读的,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诗歌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情感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写美景的文章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的第一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琵琶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正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让学生在这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读,不但把握了作者情感,还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6.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再现情境文章表述的是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这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真心实意有感情地去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  相似文献   

7.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朗读是运用普通话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 ,即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再现文章的内容 ,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激起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收到陶冶情操、教育思想的作用。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种能力 ,读是其中的轴心 ,只有让学生多朗读作品 ,主动朗读 ,在朗读中积累语感 ,领悟语意 ,注意吸收别人的语言 ,才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 ,花费一定的课时 ,从具体的课文分析入手 ,融…  相似文献   

8.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感知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二是学生自读,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朗读诗歌前,老师可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诗歌:  相似文献   

11.
《西湖游记二则》是袁宏道的游记代表作。为了将这篇古文教“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将西湖十景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也可模拟记者采访,现场开展语文竞赛等活动。这样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运用电教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情境,教师可在课前将西湖十景制作成课件,并配以优美舒缓的《春江花月夜》乐曲。一上课,可先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西湖的著名风景有哪些,然后教师播放精…  相似文献   

12.
崔小华 《语文天地》2013,(18):46-47
朗读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同时又是开拓思维,提高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越充沛,情感体验就越深。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绝不能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入情、入境;运用电教媒体解决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拓思、深思,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斌秀 《湖南教育》2003,(24):54-54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启智增能的基础,而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春》这课时,教师先自制《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片,上课伊始,先投影一幅幅春景图,吸引学生的目光;再为图片配乐,以富有感情的朗读,将课文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二、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训练实施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  相似文献   

16.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因此,采用“美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即是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的意境,要舒缓、轻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加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从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比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电教课中 ,情境教育是通过电教媒体为载体的画面、音响、镜头、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 ,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 ,从而化难为易 ,使之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1 巧用录像引入情境  电教媒体具有强烈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因此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对课文内容中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 ,或者虽讲得清 ,但学生印象不深的地方 ,运用电…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配音朗读,感知诗歌内容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感知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二是学生自读,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朗读诗歌前,老师可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诗歌:①诗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②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设计意图:运用迁移原理设计的这个新课导入,既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二、自主学习,掌握生字音形设计意图:根据单元能力训练项目“理解句…  相似文献   

19.
何谓“视听六读法”?视听,指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富,激发其学习兴趣。六读,即读通(读正确),读懂(初知内容)、读会(初悟诗的意境)、读熟(读出情感)、读精(理解诗中精要词句的意思)、朗读(感情背诵、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视听六读法”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听录音,学生初读;看灯片,了解内容;借投影,理解诗句;图、乐结合,领悟意境;配乐朗读,体会情感,观看灯片,感情诵读,入情入境。采用“视听六读法”可达到以下效果:一、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视听六读法”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境,提供学生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能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钱学森指出:直观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对学生心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触“情”生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就利用课文录像展示当时的情境,从中可以看到:一是朝鲜大娘冒着炮火硝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