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静 《大理文化》2009,(3):45-46
近年来随着大理旅游的不断升温,到大理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除了观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领略大理的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升大理的旅游品位.自然资源是造物主留下的,而民族文化是可以发掘、发扬的.文化是提升大理旅游品位的点睛之笔,正所谓"文化大理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
南诏大理文化是一个以地域为标志的复合文化指称,统摄了南诏、长和、天兴、义宁、大理几个时代相续的地方独立政权的全部文化,是云南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什。虽然学界多用"南诏""南诏文化"泛指南诏大理文化,乃至扩展到指称整个云南古代文化,但还是应以"南诏大理文化"表述最妥,因其不仅可以藉此标明文化时限与特质,而且能够顾及此一文化内在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无论是就云南文化的整合而言,还是就其文化内倾的特色而言,南诏大理文化都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由于材料很不充分,对历时500余年、影响贯穿古今的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相当不够。继续发掘相关材料,并寄希望于重大的考古发现,将是未来南诏大理文化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理文化>是云南创办较早的文化刊物之一.从创刊至今,一直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文化品位,立足大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大理文化>以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办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刊物,影响了许多读者,成为"云南省一级社科期刊"中唯一的地州市级刊物.  相似文献   

4.
大理深蓝     
在飞机上,在宴席上,在各种活动场所……我都言必大理.谈她奇妙的风光,她灿烂的历史,谈她厚重的文化……谈的次数多了,就老有人问起:你怎么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你的"大理"?……  相似文献   

5.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6.
文化名城和享有"文献名邦"盛誉的大理,文化是这块土壤的灵魂,是滋养生生不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的源泉.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光辉灿烂的大理文化,如何不断地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直是大理市文化人时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大理文化>由于坚持办刊宗旨,注重文化品位,在省内外读者中受到了好评.2005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从每类期刊中选出一种作为我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发展对象加以审读."<大理文化>被选为全省12种文学艺术类期刊中的重点审读刊物.7月29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在大理召开了<大理文化>审读会议.会上,云南民族出版社文艺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成员、审读员李光云作了题为<谈〈大理文化〉的品位>的讲话,此讲话已刊载于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第五期,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克威 《大理文化》2010,(10):89-90
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说到大理,人人都夸大理是一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这方宝地,不仅孕育了大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大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少不了本地所产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9.
陆璐 《大理文化》2009,(1):49-5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创新地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内涵深刻、内容博大的概念,这对我们大理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白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家族文化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和区域文化相比较,大理白族家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多元性特征、地域性特征和功利性特征. 一、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 1."烧包"时所用的"包"现在通常是买来的.这种"包"大小如32开的一个信封,其中的一面上有印好的格式,中间写收"包"人的名讳,右边写送"包"人的姓名,左边写日期."包"内装满各种用纸做的财宝,封住口后,就可以烧给自己的祖先了.一般一个祖先一包.  相似文献   

11.
正《大理文化》是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单月刊,以刊载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笔者阅读了2016年至今的刊物,发现其办刊思路清晰,地方特色明显,是一本质量较好的文学性刊物,最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解读大理历史到位。大理具有厚重的历史,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去阅读并理解相关的古籍具有一定的难度,《大理文化》就在每期的"大理讲坛"栏目将与大理有关的历史故事用通俗的方式加以演绎,如2017年第3期《霞客大理行》用2万余字的篇幅,演绎了徐霞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大理州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展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理,让外界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和白族文化,由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民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承办的"民族自治州成就展"之"幸福大理、魅力白州"为主题的大理白族文化周,4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相似文献   

13.
张存 《大理文化》2016,(5):111-112
正编者按:《大理文化》一直遵循"以发现、培养大理文学艺术人才为己任,以发掘、弘扬大理优秀历史文化为目的"的办刊宗旨,多年来始终突出《大理文化》刊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力求融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为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大理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努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展示大理人民的精神风貌,不断开拓文艺的新境界。云南省新闻  相似文献   

14.
托起千年三塔的历史名刹大理崇圣寺是大理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典载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唐),盛于大理国(宋),当时其规模"基方七里……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降至明嘉靖年间,大理白族翰林李元阳归隐桑梓筹资修葺时,仍存"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建置。故被时人誉为大理"三都"(仙都、神都、佛都)之一的"佛都"。寺内高标云表的三塔,声闻百里的建极大钟,高盈三丈的  相似文献   

15.
《大理文化》2012,(12):112-112
《大理文化》是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主管,大理州文联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类文化期刊。于1979年6月创刊,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创办历史最长的刊物。创刊以来,便以其浓郁的大理少数民族风情,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作品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1996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一级社科期刊",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A级社科期刊"。  相似文献   

16.
由大理州委宣传部主管,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大理文化》创办至今已35年.读了2014年全年的《大理文化》,感觉是神游了一遍大理的文学、文化海洋. 大理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我国唐代所建的南诏国,宋代所建的大理国国都都设在大理.大理是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享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文化古都”的美誉.大理是一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土地,因此,植根于这样一方沃土的《大理文化》,其历史民族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相似文献   

17.
正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其座落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龙泉峰麓,是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的主要拍摄地。景区占地700亩,由大理国、辽国、西夏国、女真部落和摄影棚五个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影视拍摄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文化公园。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托宋代建筑特点和公园主题特色,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宋代大理国市井文化""大理白族文化""金庸武侠文化"三大文化产业靓点为一体的大理的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迄今为止,已有《十全九美》《倩女幽魂》《少年  相似文献   

18.
"大理有名三塔寺"(民谣). 呈等腰三角形鼎立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是唐王朝派工匠帮助设计修造的,造型酷肖西安小雁塔,而高43米的两座小塔建于宋徽宗时期,典雅隽秀. 它是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中,令人神思悄然."谁能说徐霞客的吟叹,不是古今共有的感受? 但是,很少有人在大理的三座古碑之下沉思.其实,它是耸立于历史中的有着另一种意义的三座巨塔.其文化的高度,内涵的丰赡和深远,甚至超过三塔.有本土学者为这三块碑石提炼出各自的精魄:一个国王的苦衷,一个可汗的骄傲,一个书生的抒情.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理是云南旅游的发祥地之一.二十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初大理的蝴蝶泉公园,率先雕塑了一尊徐霞客坐像,并引用<徐霞客游记>作为景点的介绍,开创了用<徐霞客游记>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先河.最近,我再读<徐霞客游记>的滇游日记部分.发现全省<游记>有所记载,而目前已辟为旅游景点的已多达50余处①,而其中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约居半数.这些景点如均能与蝴蝶泉公园那样,依托<游记>深挖景点的文化内涵,必将为大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下良好条件.本文选择其中部分景点,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其生产和饮用在大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大理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有着极期丰富的内涵,崛起于20世纪初期的白族资本家群体--喜洲商帮,在西南丝绸古道上运锁茶叶、黄丝等商品,经营活动长达半个世纪,其中以创造名牌茶"下关沱茶"的永昌祥商号的经营活动最具有代表性,为大理地区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大理州茶叶生产销售又有较大发展,成为骨干产业,"下关沱茶"、"三道茶"等名品更是饮誉海内外,为大理茶文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