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见佛笑乾隆皇帝有个爱臣名叫刘墉,此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乾隆欲找个机会一试他的才华。一次乾隆去避暑山庄,特意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  相似文献   

2.
《学子》2003,(2)
一次,乾隆因事去“避暑山庄”,他特地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公事,两人外出散步,信步走到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他笑,为难刘墉的话题就有了:“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刘墉善辩出名,难不住他。他说:“启禀皇上,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急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为何?”刘墉眼珠  相似文献   

3.
刘墉勤于学问,整天伏案看书写字,时间长了,难免有点驼背。一天,刘墉上殿,在品级台上一跪,乾隆瞧见,顺嘴说道:“刘爱卿,你这么一跪,岂不成了罗锅儿了?”刘墉赶紧叩头:“谢主隆恩选”乾隆一愣,问:“你谢的什么恩呀?”刘墉回道:“谢皇上封我为罗锅儿。”按清朝当时的规矩,皇帝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就可多拿一万两银子。乾隆哪能轻易答应,于是说:“刘墉,我是说着玩的,就是打这么个比方,怎能算数?”刘墉很认真地说:“万岁,君无戏言。皇上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那皇上往后说的话全都不算选”乾隆一听,忙说:“算,算,全都算选”乾隆并不甘心,又…  相似文献   

4.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薛吉辰 《初中生》2007,(1):25-25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棺材向城外走。不一会儿,又见一家娶媳妇,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却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来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动脑筋     
一天,乾隆皇帝闲来无事,突然心血来潮,想难一下聪明的大臣刘墉,便问他:“你说一年生、死各多少人?” 刘墉答道:“回蒙万岁,全大清国,一年生1人,死12人!” “照此下去,岂不是没人了吗?”乾隆反驳说。 晦!聪明的读者,你们说,刘墉该怎么向皇帝解释,才合情合理呢?动脑筋  相似文献   

7.
对联故事     
乾隆君臣热河巧对有一次,乾隆皇帝率群臣去承德避暑山庄(当时称热河行宫)游玩,途经盘山时,非常喜欢对对联的乾隆皇帝,灵机一动,雅兴大发,脱口说出一句:“上盘山走盘路盘恒数日;”上联一出口,苦思良久,却想不出下联。众大巨面面相觑,也被这上联难住了。这时东阁大学士刘墉不紧不慢地对道:“游热河饮热酒热闹几天。”乾隆一听,龙颜大悦,遂让人取来热酒三杯,赐与刘墉。于右任重庆制妙联于右任先生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国民党要员。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奔走革命。他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刘墉唐风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头,曾昭示此剧“不是历史”,那么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刘墉,山东诸城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刘,官至四川布政使,父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为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入仕,后迁侍讲。乾隆二十年,因...  相似文献   

9.
一统江山     
相传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礼品,奇珍异玩,列满金殿。宰相刘墉却悠然提着一桶生姜走上殿来,献给皇帝。众臣哗然。乾隆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  相似文献   

10.
刘墉送礼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的礼品堆满了金殿,各种奇珍异玩、名人字画数不胜数,时任吏部尚书的刘墉却一个人提着一桶生姜走进了金殿。众臣哗然,乾隆皇帝也大惑不解,问刘墉是何用意。刘墉道:"请皇上细看这生姜是何形状!"乾隆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朕看这生姜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啊!"刘墉道:"正是,臣以为自己所献礼品最为贵重,乃是‘______’.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3,(2):32-32
为啥称蛇为“小龙”呢?传说清朝,乾隆皇上下江南,要路过黄河时,他来到九龙口,有当朝大官刘墉陪往。君臣上船过河,在船上摆着佳肴美酒开怀畅饮,酒过三巡,忽一阵河风刮过,又听得一阵“吱吱”叫声,群臣看时,只见船头一青一白两条大蛇,正仰头张望。众人见蛇上船,吓得魄飞魂散,浑身颤抖,乾隆举袍掩面,刘墉吓得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2.
刘墉猜物谜     
清朝时的宰相刘墉,一天准备辞官告老还乡。在回老家的路上,天下着滂沱大雨,他只好到路边找一户人家避雨。但是雨下个不停,刘墉急着赶路,可又没有带雨具。  相似文献   

13.
刘墉猜物谜     
清朝时,曾任翰林院内阁大学士的刘墉辞官告老还乡。在回老家的路上,天下着滂沱大雨,他只好到路边找一户人家避雨。雨下个不停,刘墉急着赶路,但又没有带雨具。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8,(3):51-51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砷,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砷?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砷,甚至不辨是非?  相似文献   

15.
相传一日乾隆皇帝下江南,见一农夫荷锄而过,即问左右道:“这是何人?”随侍其侧的文华殿大学士和坤抢前一步答道:“是个农夫。”乾隆又问:“这农夫的‘夫’字怎写?”和坤微微一怔,不知皇上此问何意,但他一时也不及细想,随即答曰:“农夫之‘夫’,即两横一撇一捺,与轿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和匹夫的夫同一写法。”乾隆听罢大摇其头,说:“你身为宰相,如何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解?”和坤向以善解圣意自诩,此时见龙颜不悦,却又不知如何作答,不由得汗如雨下,惶恐不已。乾隆见其一脸窘相,便不再为难他。转脸道:“刘墉,你来说说看,农夫的‘夫’…  相似文献   

16.
刘墉给和坤拜年 从历史上来讲,刘墉回到北京以后,他还真的与和珅开过玩笑,逗过闷子,给和珅出过丑,这种事对刘墉而言,是屡见不鲜的,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珅,这种事刘墉敢做,有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刘墉寒碜和珅的一件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的华裔作家、艺术家刘墉来了。在“西风凋碧树”的深秋季节,他来到了古城太原,做了四场激情澎湃的演讲。首场演讲就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进行,太师学子有幸一睹刘墉的风采,聆听了刘先生妙语连珠的演讲。如此近距离接触名人,并与之台上台下对话,太师学子心情激动。一时间,全校卷起了一股刘墉热。课堂上下、教室内外,谈刘墉,读刘墉,品刘墉,对刘墉其人其文,充满了兴趣。银杏树文学社的师生们聚在一起,打开萤窗说小语,谈起了“刘墉其人其文”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成才之路》2009,(18):I0002-I0003
刘墉,一个作家,一个对世界持有达观看法,同时又对心灵有细微观照的人。借着他参加一个教育论坛的空隙,记者在他下榻之处。与刘墉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一、“特殊的孩子如同另类的书籍,会更精彩”记者:您拥有许多的读者,我们先聊聊您走读人生状态下的读书生活,想必您的读书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因为从您的书中,传递出生命的很多美好,同时也领会到生活中许多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硕士、波士顿音乐指导及剑桥电台制作主持人。在台湾,他的名气丝毫不输老爸刘墉。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成就的年轻人,在中学读书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书本、课桌上贴满了车王舒马赫的照片,他的理想不是进入高等学府,而是成为舒马赫那样风光无限的赛车手。  相似文献   

20.
正张其凤先生是国内难得的理论与创作双擅的学者型书家。他精研考据,尤以刘墉研究著称,是学界公认的研究刘墉的专家。早在1996年,他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刘墉研究丛稿》,并先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宋徽宗与文人画》《海岱高门第——诸城刘氏研究》等一系列学术著作。考据研究之外,他亦对美术史论、书法史论以及当下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