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依据成就目标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对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教师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主性动机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起伏,而自我效能感则逐渐提高;男女教师的成就目标取向明确,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有更积极的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取向,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城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强,但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取向高于城市教师,有着更强烈的自主性动机。  相似文献   

2.
徐用祺 《高教论坛》2022,(8):100-105
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基于创造力交互理论,深入探讨了导师自主性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训练环境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关系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建构出了相关理论假设模型。通过对466名学术型研究生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该理论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导师自主性支持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而科研自我效能感在该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科研训练环境在导师自主性支持和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之间以及导师自主性支持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之间有着调节效应。此外,研究建议,应当不断强化导师自主性支持、激发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以及创设良好科研训练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自主性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理念的先进思路,意在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主体。但事实上,那种"强的"自主性概念即康德描述的人的绝对自我决定和自我创造,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精英主义,其描述的状态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种状况对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理论来说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法实施的。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最低限度的自主性即"弱的"自主性作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自主性是指个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它被视为个体的一种重要人格特征,备受心理学研究的关注。教师自主是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和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判断、抉择和自我决定及行动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专业活动中的自我定向、自我主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用中小学教师自主性量表对1500名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特点。同时使用中小学教师自主性量表和教师工作绩效量表对700名教师进行调查,以考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中小学教师自主性总体水平较高,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三个因子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自我定向发展水平最高,自我主张发展水平最低。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在性别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年龄、职称、学段上差异显著。(2)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及各因子同工作绩效变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及各因子对工作绩效变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个体自主性的解读入手,深入分析了学生自主性的内涵,指明了学生的自主性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学生自主性具有自我独特性、自我独立性、自我认同性和自我超越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应该是自主性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独立自主性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学生.体育课堂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自主性的建立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标志。目前主流研究是从空间分离-个体化角度,简单地把自主性理解为认知、情感和行为选择上与父母的分离和独立,过于强调"分",忽视了"和"。对于亲子关系在自主性中的作用重视不够。青少年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单纯强调分离的自主也会妨碍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的研究结合并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安全依恋理论,从积极关系和自我认同角度分析与批判精神分析的分离-个体化模式,从意志动机和积极关系影响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意志型自主,将自主理解为辩证的、父母影响的概念内涵,解析自我意志型自主的心理健康内涵和积极功能,并诠释在集体和个体主义下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阐发自主理解的转变对未来研究和青少年教育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我增强需求既要提升自身积极品质和个人价值感,又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整合与适应,从而提升社会价值感。这种自我增强需求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能动性和社交性两条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在能动性方面,助人效能感和自主性助人动机是两个重要因素。助人效能感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制约环境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社交性方面,个体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开性的知觉,以及对"施助者-受助者"双方的关系表征,或者对亲社会行为意图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自主性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之间相关显著;心理氛围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及自主性总体之间相关显著;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自主性的提高是中职生身心发展的一大特点。自主性的实现过程就是中职生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所以,中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其良好的自主性,使其全面发展。本文充分利用了需要层次理论的论点,结合中职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中职生自主性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自我认同对中职学生人格健全和职业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达成自我认同。深层生态理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促进本我认同、社会自我认同和生态自我认同。审视劳动教育促进中职生自我认同的现状,发现当前的劳动教育存在促进自主性作用较弱,本我认同受限;引导方向狭窄,社会自我认同受阻;过程缺乏共生意识,生态自我认同受制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发挥劳动教育的自主性,促进中职生本我认同;实现劳动教育多样性,促进中职生社会自我认同;确立劳动教育共生性,促进中职生生态自我认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黔南幼专为例,分析了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自主性的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自主性的总体水平和五个方面的自主性发展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除自我控制方面外无显著差异,其余均有显著差异;在城乡上自我创新和自我控制方面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自主性总体水平和自我创新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3-6年级小学生自主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生自主性发展自陈问卷》,通过对3—6年级400名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出了3—6年级小学生自主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3—6年级小学生自主性的结构包括: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和自信;(2)3—6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具有年级特点;(3)3—6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4)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自主性发展自陈问卷》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远程学习中成人学习动机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程学习所具有的弹性化、适应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移动性等特点,适应了拥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成人学习动机和成人学习特点,遵循成人学习动机的理论,制定激发、维持成人学习动机的策略,以提升远程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远程教育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流动性的自我和人格,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我控制对于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本文从自我控制的界定、自我控制的结构、自我控制的理论观点、自我控制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自我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以及创造性人格和构想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48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博士生科研产出具有正向影响,构想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创造性人格对自主性支持与构想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从自主性支持、构想能力和创造性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理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高一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中。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同时感情变得内隐,当遭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常常会自我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信心与希望。开学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超半数高一学生存在适应不良情况,在学习、交友、适应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突出的问题有学习压力过大、容易焦虑,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情绪不稳。  相似文献   

19.
自我形象在儿童道德自我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而道德自主性的直接表现形式便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良好的自我形象是道德自我调节的重要心理前提。因此,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关注儿童良好自我形象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两种方法,测查了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本研究编制的3~5岁儿童自主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家长和教师评定儿童自主性的依据;(2)3~5岁儿童自主性由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个方面构成;(3)在3~5岁期间,作为个体特征的自主性逐渐稳定;(4)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自主性存在可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