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凝的小说从叙事情节的"可读性"出发,设置了"偶然"性逆转情节的叙事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对异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变态的集体无意识窥视欲的描写以及忏悔意识的展现中,表现了铁凝对健康人性的呼唤与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
<(玫瑰门>这部长篇小说主要叙述的是在文革背景下三位女性所经历的坎坷命运.铁凝运用高超成熟的叙事手法,从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情节、重复叙事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她们的悲苦命运之旅.  相似文献   

3.
"突变"是铁凝中短篇小说创作中较为常用的叙事策略,铁凝善于抓住关键的叙事点,将突如其来的变化适时嵌入叙事过程,形成更为多义的开放式结局和极具穿透力的审美效果。本文以《安德烈的晚上》为例,对此进行分析,并尝试概括"突变"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凝在小说创作中强调对关系的表现,以此达到发掘人的精神深度的目的。与此相关,她在小说的叙事话语上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特色。这主要体现在网状结构、控制判断与情节突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镜像叙事、循环论时间观念的文本显现、多种叙事模式的交叉运用等三方面对铁凝的"三垛"进行叙事学解读,发现铁凝的"三垛"蕴含着丰富的叙事策略.由于独特的叙事策略的运用,铁凝的"三垛"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审美风貌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铁凝小说《哦,香雪》存在两种叙事进程,即显性和隐性。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铁凝通过对物象、片段铺设、插叙、环境等隐性叙事方面的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又使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铁凝早期的爱情小说基本上是一种道德人生的言说,强调爱情与道德的关联,肯定崇高的道义和责任。成熟期的铁凝在爱情叙事上突破了早期的理想和纯净,侧重写入性的复杂和两性之爱的残缺,在解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性的理想道德人格的想象,这种叙事的犹疑正是铁凝“对人类生活永远的善意、爱和体贴”的叙事伦理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玫瑰门》、《大浴女》体现了铁凝的长篇小说在叙事时空、情节叙述、人物关系、人物心理等方面独特的结构艺术。小说艺术形式的创新 ,既凸现出极具鲜明个性的女性作家的特点 ,又进一步开拓出作品的多重寓意空间 ,形成多声部的交响。  相似文献   

12.
《玫瑰门》、《大浴女》体现了铁凝的长篇小说在叙事时空、情节叙述、人物关系、人物心理等方面独特的结构艺术。小说艺术形式的创新, 既凸现出极具鲜明个性的女性作家的特点,又进一步开拓出作品的多重寓意空间,形成多声部的交响。  相似文献   

13.
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在朴素、真挚的温暖叙事中,一幅近五十年历史的笨花风俗民情图向我们蔓延开来。然我们发现,在温暖叙事下面,其实遮蔽着更为本质的东西,反映出铁凝小说温暖叙事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说岳全传》是清初的一部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在主体上继承了中国"史官"文化的传统,对历史的基本面貌进行了还原,同时又融入了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的特点,在"虚实"处理上恰当自然,既尊重历史而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从而为大众所接受。受明代"四大奇书"的影响,小说在一些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不免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子,但在结构设置、叙事观念以及叙事视角的运用上都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鲜明的叙事风格,体现着作者对英雄传奇文体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坛中,铁凝以其不断追求超越的积极创作姿态而颇受瞩目,《大浴女》是她执着追求、实现超越的一部佳作。在这部作品中,铁凝借鉴西方现代性叙事手法,巧妙运用叙事情境,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对人物纠葛的理想化处理体现了铁凝的浪漫主义美学追求,标志着她的创作业已维系于一种更为博大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6.
铁凝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儿童视角的运用显示了作家叙事形式和言说方式的文体自觉.笔者在考察作家生平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母亲意象的缺位与母爱的缺失、"文革"记忆、救赎人类的赤子之心等三个方面,对铁凝小说中儿童视角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诉诸人物故事展开一种道德的反思,人文精神的追寻。她以"永远有多远"的询问和期待,对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迷失与残存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思索,表现了自身的人文理想及道德期盼。铁凝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在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哲学,换句话说,要追问"我们在哪里?"。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铁凝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叙事表现为对罪与赎的开掘与阐释,体现出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文章试图以罪之比较、罪之赎为突破口,探究铁凝小说中关注人性罪恶与心灵救赎部分,为研究铁凝作品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小说《笨花》一经出版就得到广泛关注,与作家之前及当代同题材作品比较形成了独特叙事风格,呈现求真的历史态度和浓厚的乡土意识,长于细节的工笔式描绘及性别视角,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铁凝在历史叙事中的艺术原创性,彰显出作家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铁凝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一位重要女作家,铁凝小说创作与燕赵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从文化地理学语境出发,分析铁凝小说创作的特征,着重从慷慨悲歌精神的传承、独特的河北文化神髓、独具荷花淀派的叙事艺术等方面阐释铁凝小说的独特魅力,并以此为个案,尝试拓展铁凝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