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8月,温家宝总理第8次到深圳考察,重提邓小平的政改目标。中国改革的路径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面貌不同的两段,前30年讲阶级斗争和自力更生,后30年讲经济建设和国际交往,后30年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开放,确立这个方针的前提条件是思想解放。用一种历史眼光回顾30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场大争论开始的。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思想解放不可能一次完成,改革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结果。改革的过程就是思想不断冲破传统牢笼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1976年开始,中国社会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逐渐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也是对公众进行思想启蒙的工具,当国家进入伟大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时,新闻事业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体制和业务改革。如果我们以改革的动力来划分,可以将中国的新闻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新闻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分别是:思想解放、新闻立法、传媒经济和技术变革。目前,中国新闻事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正在寻找一条更加根本的新闻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4.
任何思想解放运动必须包括意识和行动两个层面的思想解放,其核心是开放,包括利益上与政治上的开放性在某种意义上,30年前,是一场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幕。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我国摄影界引起激烈的争论,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了也没论出个所以然来.这两年在摄影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某些摄影人提出的一些观点,又引起了人们对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关系的议论,虽然不像上一次那样热烈,似乎有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我认为应该把问题谈清楚,因为这两者的关系摆不正确,就会在新闻摄影理论上产生误区,影响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30日,“大众网”论坛上,网民“老旗”发表了一篇特殊的帖子.“温总理相隔10年后来山东农村,还穿着那件冬装!”帖子讲述了温家宝1995年和2005年前后十年两次来山东,“身上穿的似乎还是10年前的那件羽绒服。仔细看了又看,应该是同一件。总理啊总理!”的感人故事。不久,该帖被全国多家网站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宣传的主力军,党报忠实见证、积极参与了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其生动鲜活的报道冲破思想束缚、凝聚广泛共识、促进社会变革,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强大舆论场。本文基于政治传播的理论视角,总结提炼三次主要思想解放运动中《新华日报》(1978―1998)的新闻实践与经验启示,为新时代更好发挥党报作用,助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围绕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界曾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对新闻的宏观真实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人认为新闻的宏观真实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记者、编辑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政治意识,这种意识对记者、编辑能否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闻的宏观真实是客观存在 1979年初,我国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当时的一些外国记者,集中报道了两件事,一是“西单墙”上的大字报,尤其突出关于批评毛泽东同志的内容;二是青年人穿喇叭裤。我们不能说这些事实不存在,但是对这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全貌来说,这毕竟只是片面的情况和枝节问题。他们的报道恰恰歪曲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使国外读者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0.
在构成报纸版面的文字、图片、标题和留白等诸元素中,什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突出什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一直成为新闻人和有关专家争论的焦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闻人突然理解了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于是便挖空心思研究标题,把标题比做“新闻的眼睛”,在擦亮新闻的眼睛方面,曾经下了好多功夫,有的报纸甚至成立“标题部”,专门为记者修改标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1.
读李宜航的新《新闻头条》(花城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有一种精神让我感动。十年调查报道,六次全国盛会,四场特大火灾,一线反贪风雷……作以自己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社会发展明的历程,也揭露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这是一本值得新闻学界和业界认真一读的新闻精品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学家族里最年轻的一个成员,报告文学是在1930年前后传人中国的。在短短的七八十年的历史中,它所产生的灿烂辉煌和重大影响,已经足以比肩历史久远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中国的报告文学有两个兴盛时期:一个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作:阿英编辑的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茅盾编的《中国的一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4日,央视记者李敏受贿案件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李敏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李敏以受贿罪被判刑,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仍是记者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一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纠纷开始,我国已经历3次新闻官司的高峰期.第一次高潮出现于1988年,原告多是一些"小人物".中心在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新疆喀什市建管局工会干部奚弘诉人民日报社记者侵害名誉权.这股诉讼浪潮尽管带有初级和幼稚的特点,但充满着进步的意义.第二次高潮在1992年,原告大多为名人,中心在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记者汤生午、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案.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先导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热潮,在神州大地涌现。这场思想解放的热潮影响和深入到思想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它最首要的特点是其热源和动力来自中国政界的最上层,这是人所共知的。我作为一名首都的新闻记者,特别是作为国家通讯社的一名采访中央新闻的政治记者,更加感受到这场运动对新闻界的巨大影响,说具体一些,正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和促进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在那段时间的前后十多年时间里,就我自己的记者生涯看,从亲身经历的采访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模糊新闻已受到新闻界以及学术界人土的关注。在我们中国,模糊新闻的亮相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张精确新闻的人否定它,但也有人肯定它。198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消息,题目为《一条缺少新闻要素的新闻——某企业利润十分之一被各方摊派,因怕得罪有关部门不敢透露厂名》。这是一篇模糊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刊出后,反响强烈,有人否定,有人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模糊新闻理论及实践课题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本刊评论员20年前的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樊篱,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观点的地位,成为当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中美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国新闻教育十件大事评析报告》中的两大事件颇具讽刺意义,一是"我国新闻类专业达到661个",二是"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新闻",①虽然有关这两大事件的争论早已淹没在巨大的信息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19.
郑保卫 《新闻界》2000,(3):62-6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由于坚决地实行了改革开放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解放。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轨这一伟大变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派前所未见的崭新景象。1997年9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公有制多种实现方式”的重大命题。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读《做新闻》是两年前,作为一个门外汉希望了解新闻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只关注了书中关于新闻实务的介绍.再一次读,发现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有立足新闻实务的实证分析,也有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深刻论述了“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