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凝结着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就是赏析、体味语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读出文章中的美妙处,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走进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模拟、对比体验,让语言活立起来,让体验抵达作者的心灵,笔者就《猫》一文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一、品读词语,感悟“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赏析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凝练传神的语言。2.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掌握诗词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诗词抒发情感的表现技巧,品味诗词语言和意境。2.同中求异,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国人历来有读诗词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赏析。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教学流于形式、注重分析、公式化背诵等教学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品味语言的路径,从而使学生在正确品味方法的引领下,真正取得语言品味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阐述《囚绿记》的教学思路及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品味语言达到赏析文本的目的,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写景散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各地语文中考试卷里,品味语言的赏析类题目越来越呈现出量多、题活的特点。中考的阅读理解文章风格各异、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有的同学一见阅读题就头皮发麻、心里发怵,尤其是语言赏析题,经常在答题时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改以来,“语言品味”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普遍受副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语言品味”这一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重头戏,课堂教学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8.
杨海蓉 《语文天地》2013,(10):43-4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顺畅直译课文。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3.赏析“五柳先生”,品味作者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2.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非由润色”的白描艺术特色。3.比较探究,领悟诗旨,挖掘汉乐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课前准备】1.阅读链接资料,简单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了“语文的觉醒”,重视语文课上“语文味”,体现在课堂中“语言赏析”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但也由于一些教师对“语言赏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读懂诗歌大意、赏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表达技巧五方面,阐述了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总结了古代诗歌阅读和鉴赏的要领.  相似文献   

13.
沈云杰 《现代语文》2008,(11):64-65
一、教学设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笔者把本课设计为文学鉴赏课,摈弃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大板块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审美赏析,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内涵,展现其人文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文教资料》2010,(32):84-85
针对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低下的现状。本文认为,要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可尝试以古诗词的改编音乐为切入点,将古诗词教学与流行音乐赏析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诗歌语言的品味,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以不断增强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即借用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赏析、品味、运用和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但离开文本的语文教学无疑是缘木求鱼,势必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更是无稽之谈,文本教学说到底还是语言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教学,而关键词点拨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势必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弄懂题目含义,品味语言特色诗歌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概括,正确理解题目是进行诗歌赏析的必要步骤。如《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理念】该教学设计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鼓励学生和文本、作者进行体验对话,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文本主旨内涵。设计以“问题探究,品味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自主体验人性的光辉”为重点,以“领会、学习对比法,提高阅读审美和思维鉴赏能力”为难点,教学过程注重以生为本,多重对话,体验探究,策略导学。  相似文献   

18.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提起语言赏析,不少教师都觉得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进行语言赏析时根本就找不到切入点,即使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对语言赏析有“老虎吃天”的感觉。其实,并不是语言赏析有多难,而是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语言赏析缺少契合点,因此就不会出现什么化学反应。即使有些学生能够掌握一点赏析的技巧,也大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多算是物理反应罢了。这说明教师指导时,关注语言的“面相”过多,只从字面上进行分析研究,角度过于狭隘,当然没有什么好效果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品味和语言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芬芳馥郁的语文的“味道”.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和美好追求.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倾听,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朗读,以写促化,激发想象,揣摩品味,传神表演等,力争教出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