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位忧郁的王子,忧郁是他主要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设想拿破仑帝国“没有帝国的胜利就好比设想哈姆莱特不但少掉了丹麦王子的忧郁,连王子本身都少掉了。”犤1犦可见,“忧郁”成了这个典型人物的全部魅力所在。1时代打击了他,让他陷入忧郁哈姆莱特的天性并非深思熟虑,也非忧郁寡欢,但一次次的现实打击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以至于陷入到深深的忧郁之中。毕业于德国威登堡大学的哈姆莱特起初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心中有着对美好理想的期盼和对甜蜜爱情的憧憬。但父亲突然死亡,叔父篡位使哈姆莱特的理想遭到了沉重的打…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她们与主人公哈姆莱特之间的关系。剧中乔特鲁德对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她产生了厌女情节。而正是由于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导致他对爱人奥菲利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奥菲利娅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吗?李玉莲哈姆莱特是一座宝藏,一座丰富的采掘不尽的宝藏!多少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采掘着为他们各自所喜爱的瑰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环境需要他勇敢,而他却犹豫不定的人,“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认识三阶段 :尊重女性———厌恶女性———赞美女性。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他对女性的鄙视心理非常复杂 ,其所表现出的性观念近于偏执 ,哈姆莱特独特的身份与性格是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与其性别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的“瞻前顾后”及“自由反思”是西方文学形象中最精粹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将他和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联系在一起,这两者间的精神联系远比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丰富和宽广。通过卡夫卡版的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所面临的“重整乾坤”的重任可以获得更切近于现代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认识三阶段:尊重女性——厌恶女性——赞美女性。结合西方女性主义学批评,他对女性的鄙视心理非常复杂,其所表现出的性观念近于偏执,哈姆莱特独特的身份与性格是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与其性别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生活的历史本质层面和哲学意蕴层面去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文学形象也如此。哈姆莱特这个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到现在,之所以产生无穷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复杂而深刻,在于他行动上的延宕,在于这个形象所包蕴的历史本质和哲学意蕴的深度。这也是造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前人已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做过深入分析。在这儿,我试着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借助尼采的“酒神精神”,旨在说明哈姆莱特之所以为世人所同情和尊重,在于他对个体身份以及人生意义所做的不懈探求所带给人们的无尽启示:于虚无中肯定并创造生活,努力成为完整和谐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